科创元宇宙(“元宇宙”多地开花 无锡雄心勃勃 武汉合肥政府工作报告官宣入局)_理财保险_智行理财网

科创元宇宙(“元宇宙”多地开花 无锡雄心勃勃 武汉合肥政府工作报告官宣入局)

智行网 0

最近两年,在全球增长乏力叠加疫情影响的背景之下,所有人都急于寻找下一个经济增长点。2021年,“元宇宙”的出现似乎让人们找到了方向。尽管目前舆论对元宇宙的评价毁誉参半,但源源不断的参与者依然在跑步进入。

除了国内外顶级公司的加入令人瞩目外,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开始布局元宇宙。毕竟,没有一座城市愿意错过号称下一次互联网浪潮的风口——强势者想要恒强,抢食者想要超车。

实践层面,虽然多个城市已经在元宇宙上展开较量,但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不同城市对此的涉足深度和优先级差别巨大。

01

长三角领跑全国

“元宇宙”多地开花 无锡雄心勃勃 武汉合肥政府工作报告官宣入局

上海刚刚在不久前官宣了四万亿的GDP成绩单,继续蝉联我国经济最强市。在元宇宙布局方面,上海自然也不会落后。

年初上海市徐汇区2022年地方两会上,“探索成立元宇宙创新联盟,推动人工智能与文化创意、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等融合发展”被写进当地政府工作报告。不久前的上海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同样提出要“引导企业加紧研究未来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相交互的重要平台,适时布局切入。”

而早在去年年底,上海上海市经信委印发的《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就提到,要加强元宇宙底层核心技术基础能力的前瞻研发,推进深化感知交互的新型终端研制和系统化的虚拟内容建设,探索行业应用。

除了上海,将元宇宙纳入官方文件中的还有无锡滨海、武汉和合肥。

1月5日,无锡市滨湖区发布《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元宇宙生态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注重应用引领和场景驱动相融合,推动元宇宙技术在多领域深度应用;推动元宇宙产业上下游各环节、各主体协同发展,加快元宇宙与集成电路、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创新发展。

合肥在1月10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未来五年,合肥将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瞄准元宇宙、超导技术、精准医疗等前沿领域,打造一批领航企业、尖端技术、高端产品,用未来产业赢得城市未来。

武汉在第二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加快壮大数字产业,推动元宇宙、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地理空间信息、量子科技等与实体经济融合,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小米科技园等5个数字经济产业园。

北京虽未在文件上达到如此高度,但相关领域负责人在采访时表示,北京将会有实际动作。

除此之外,深圳、贵阳、杭州、成都,四川、福建等城市和省份均对元宇宙有所动作。但根据公开信息来看,这些省市多在观望和学习阶段,涉足并不深入。总体来说,在元宇宙布局的超前性和力度方面,长三角再次走在了前面。

02

无锡滨湖区逆袭入局

在众多区域当中,无锡市滨湖区显得颇为突出。“元宇宙”不仅出现在规划文件中,而且词频最高、规划细致、野心勃勃。滨湖区区长孙海东公开表示,滨湖区“有条件在元宇宙赛道上抢占先机,有优势培育适合元宇宙蓬勃生长的生态。”

口气如此之大,他的底气从何而来?

据无锡市滨湖区“十四五”规划披露,“十三五”末(2020年末),滨湖区R&D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52%,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0.74%。

数据显示,如今全市90%的科研院所如今都集中在滨湖,沿太湖岸线而分布。比如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等,已成滨湖名片;无锡市85%以上的科教资源也在滨湖区。当地还拥有12家省部级科研院所和食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8个省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无锡滨湖区就是当年“太湖蓝藻事件”的风暴中心。短短十几年,滨湖进步如此之大,令人刮目相看。实力如此强劲的滨湖区,雄心勃勃想要引领“元宇宙”时代,也不意外。

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无锡市滨湖区的规划已经细致到初步可执行的层面。

根据规划,滨湖区将以产业集聚为导向,构建“一体(山水城)两翼(蠡园开发区、胡埭镇)”和“2+20+200”(2家独角兽、20家领军企业、200家新兴企业)集群化发展格局,不断深化元宇宙在技术、产业、生态、人才、应用等方面的推进举措,加速推进“一区”(元宇宙核心产业区)、“一园”(元宇宙创新孵化园)和“一地”(元宇宙先进智造地)的打造。

另据媒体报道,下阶段无锡市滨湖区将以打造元宇宙核心产业区、元宇宙创新孵化园、元宇宙先进智造地,提升资源配置质效,构建元宇宙空间布局。到2025年,无锡市滨湖区将通过元宇宙生态产业集聚发展等手段,基本形成技术引领、企业集聚、示范应用、标准完备的元宇宙产业生态,成为国内元宇宙产业发展的典范。

1月15日,长三角元宇宙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暨元宇宙行业峰会也在无锡市滨湖区举办,长三角元宇宙联盟、无锡市元宇宙创新创业基地落户滨湖区。未来,滨湖区在元宇宙方面成为长三角甚至国内一极也未可知。

03

武汉合肥“家底殷实”

在所有布局元宇宙的城市中,武汉和合肥是唯二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城市。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上,两个华中城市均属于天赋型选手。

所谓“元宇宙”,其实是一个抽象的统合概念,它涉及的技术非常庞杂,包括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云计算、拓展现实、机器人、脑机接口、5G等,且只有上述技术积累到一定阶段,才可能形成真正的“元宇宙”。

合肥,早已凭借多次成功的“风投”崛起、出圈,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其历次的成功案例中,均涉及新兴技术和产业。近些年,合肥不仅成为很多城市学习的对象,它的实力也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2017年1月,合肥获批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全国仅有的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

建设至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的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人工智能中心转化平台、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平台和项目均直接和元宇宙所涉技术相关。

除此之外,早在2018年,合肥就借《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的机遇,加快数字产业布局。《合肥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2020年合肥市数字经济规模超4000亿元,占GDP比重超四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9%左右。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合肥早已加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局,且在其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长三角很可能成为国内元宇宙发展的首个高地,这对近水楼台的合肥来说好处明显。

对于另一个华中城市武汉来说,在疫情之后如何尽快找到新的突破以重塑形象和提振经济,显然极为迫切和必要。而多年来努力发展数字经济、向科创标签转型的武汉,在新的发展时期选择以元宇宙作为切口,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和合肥一样,武汉同样位列科技部批复的18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2020年底,武汉在华为助力下,率先开始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从开工到建成并投入运营,仅用了5个月时间。

武汉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中心四平台”的“武汉模式”,将人工智能引入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依托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打造面向千行百业的公共算力服务平台、行业应用创新孵化平台、产业聚合发展平台、科技创新和人才的发展平台。

目前,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提供的AI峰值算力高达100P,相当于每秒十亿亿次的计算速度,并且正在扩容即将达到200P。2021年12月18日,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试点,完善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

有以上的技术积累,相信武汉也能在国内元宇宙的竞争中上分得一杯羹。

参考资料:

各地政府工作报告

成都布局成立元宇宙产业联盟 将构建交子大道元宇宙中心|中新网四川

数字经济在GDP占比已逾四成 武汉剑指数字经济“塔尖城市”|楚天都市报

地方政府跑步入局元宇宙 谁能建立先发优势?|21世纪经济报道

文|搜狐城市 陈亚辉

标签: 宇宙 滨湖区 发展
科创元宇宙(“元宇宙”多地开花 无锡雄心勃勃 武汉合肥政府工作报告官宣入局)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