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token(“多胞胎”token的前世今生)_股市消息_智行理财网

数字货币token(“多胞胎”token的前世今生)

智行网 0

如今我们一讲到区块链,就不得不提到token这个词,然而token其实在web应用程序中同样使用过,只是前后两者赋予其的意义不太相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在计算机领域中token的前世今生。

token在牛津词典上翻译为(用以启动某些机器或用作支付方式的)代币、代价券、礼券、象征、标志等意思,但在计算机领域比较常见的意思是代币令牌标记通证

“多胞胎”token的前世今生

Cookie机制

先讲讲令牌标记这两个意思吧。大家都知道web应用程序是使用HTTP协议传输数据的,而HTTP是一个“无状态”协议,一旦数据交换完毕,客户端与服务器的连接就会关闭,再次交换数据则需要建立新的连接,这意味着服务器无法从连接上跟踪会话,进而导致同一个客户端的多个请求操作属于不同的会话。此时W3C组织提出Cookie机制,它可以弥补HTTP协议无状态的不足。Cookie实际上是一小段的文本信息。客户端请求服务器,如果服务器需要记录该用户状态,就用response向客户端浏览器颁发一个Cookie,客户端浏览器会把Cookie保存起来。当浏览器再请求该网站时,浏览器把请求的网址连同该Cookie一同提交给服务器,服务器检查该Cookie,以此来辨认用户状态。Cookie曾一度用于客户端数据的存储以及用户状态认证,由于服务器指定Cookie后,浏览器的每次请求都会携带Cookie数据,从而带来额外的性能开销,因此之后出现了Session机制。

“多胞胎”token的前世今生

Session机制

Session是服务器端使用的一种记录客户端状态的机制,使用上比Cookie简单一些,相应的也增加了服务器的存储压力。客户端浏览器访问服务器时,服务器把客户端状态信息以某种形式记录下来,当客户端浏览器再次访问时只需要从该Session中查找该客户端的状态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客户端会将SessionID存放在本地Cookie,再次访问时附上该ID即可。如果说Cookie机制是通过检查客户身上的“通行证”来确定客户身份的话,那么Session机制就是通过检查服务器上的“客户明细表”来确认客户身份。Session相当于程序在服务器上建立的一份客户档案,客户来访的时候只需要查询客户档案表就可以了。

随着单页面应用程序的流行和物联网的兴起,Session机制逐渐被淘汰,基于token的身份认证机制开始被大家广泛采用。用户首先通过用户名和密码发送请求,服务器验证登录信息是否正确,正确即返回一个token,客户端负责存储该token,可以存在local storage或cookie中。之后客户端对服务器的所有请求都必须携带这个token,服务器对token解码验证,如果有效则处理该请求。一旦用户登出,客户端便销毁token使其失效,不过如今在服务器代码逻辑中一般会给token设置失效时间,比如该token在五分钟后失效,用户发起请求则会获得一个新的token。token一般是一个字符串,这个字符串会携带请求的相关信息,现在都是使用JWT(JSON Web Token)标准来生成token,同时会给token作加密处理。这里的token就是令牌的意思,每个令牌都是独立的,代表请求用户的有效身份信息,可以通过url、post请求参数或HTTP头部发送给服务器。

而在编译原理中,词法分析是将字符序列转换为token序列的过程,这里的token便是标记的意思,从输入字符流中生成token的过程叫作标记化(tokenization)。

“多胞胎”token的前世今生

说完token的前世,现在讲讲行业热门区块链中的token。token在这个领域最早被翻译为代币,原因是数字货币是最早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而中本聪发明的比特币恰恰是其中的佼佼者,大多数区块链从业者也是从购买比特币开始进入这个行业的,因此token顺利成章地被翻译为代币,即可流通的数字加密货币,一般指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比特币网络中,矿工每挖出一个新的区块,就会获得区块奖励,包括新挖出的比特币和区块里包含的交易手续费,这些奖励都是token。但区块链发展至今,token代表的含义已经不仅仅是数字货币这么简单了,它可以代表公司股权、身份认证、证券、门票,甚至是虚拟物品的所有权,因此翻译成代币就有点格格不入了。此时有部分专业人士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但一直没有提出更好的表达,直到2017年柏链道捷CEO兼CSDN 副总裁孟岩与中国规模最大电信中立IDC运营商世纪互联数据中心创始人元道共同提出“通证经济”,通证这个翻译才正式进入公众的视野。

“多胞胎”token的前世今生

在这篇文章中,他们将通证(token)作为区块链上价值的代表符号,以此为中心建构区块链系统,并提出“高阶通证”、“高维通证”、“分布式协作组织”等崭新观点,引发业内关注和讨论。他们认为直接把token译为代币是大错特错的,因为token代表的可以是一切权益证明,不只是数字货币,恰恰相反,token的实际落地,非代币类的应用恐怕会远远走在代币前面。他们还提到,token代什么都容易,就是代货币难,没有国家的授权和支持,所谓代币只是自欺欺人。事实证明,区块链发展到现在,token作为代币的发展已经逐渐变缓,取而代之的是每个国家都在研究的产业区块链以及最近刚刚兴起的NFT。

前天世界区块链大会上李稻葵也指出,目前区块链发展已经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阶段转向区块链底层开发的第二阶段,而在第二阶段中token作为代币的作用已经少之又少了。因此通证派的想法正被行业逐渐接受。通证意思是可流通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广义的通证包含极广,身份证、房产证、甚至游戏币等等。但是区块链意义上的通证有它独特的含义。它运行在区块链上,以加密数字的形式存在;基于加密和共识算法,区块链使得数字权益获得真实、不可篡改、保护隐私等特点;而且,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上,不通过第三方,可以实现任意点对点的自由流通。总而言之,区块链技术是价值互联网的基石,而通证则是让各种价值得以自由流通的载体。

“多胞胎”token的前世今生

在昨天世界区块链大会上,孟岩老师对于token有了新的想法。他说之前自己认为FT(同质化token,可互相替代且接近无限拆分)是未来区块链发展的主流,没想到最近NFT的飞速发展狠狠打了他的脸,因此他现在觉得NFT(非同质化token,唯一且不可拆分)才是未来价值互联网的通用数字价值载体。他表示,如今爆火的艺术品和收藏品只是最简单的NFT,NFT作为数字资产容器且在ERC-721协议中并没有对容器中的内容做任何限定的条件下,可以存放任何东西,包括但不限于现实物品、虚拟商品、游戏装备、知识等等;NFT自描述、可塑性强、跨链能力强,并且可自定义复杂的协议与计算场景,真正吊打比特币等FT。最后他大胆提出创建基于NFT的价值互联网的构想,NFT未来的数据结构除了合约地址和tokenID,还要添加链ID作为核心属性以支持跨链能力,并在内容板块添加充分的自描述信息,代表可移动数字身份、商品、收藏品、资产、权证等。

讲了这么多,读者应该都清楚本人是站通证派的,但在网上我也看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HiBlock区块链社区在18年提出token应该翻译成权符。他们认为,token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权和证,由于权证一词在股市上用过了,容易产生歧义,因此他们借用了中国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虎符中的符字,将其翻译为权符。但这个论调也只是少数人支持,目前大部分人还是支持代币通证

之前我听了研究生课题组里一位研究好友属性加密的师兄的组会汇报,他的想法是把属性当成一个个token进而匹配好友,然后token依旧翻译成代币,但我认为此时把token翻译成通证会更好理解,即每个人拥有不同属性的证明,比如我是男生,那我就拥有男生这个属性的一个证明(token),这样至少比翻译成代币更容易理解。读者朋友们又有什么看法呢?期待你们的评论。

标签: 区块链 token 区块
数字货币token(“多胞胎”token的前世今生)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