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饮的功效与作用)_股市消息_智行理财网

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饮的功效与作用)

jodie 0

庚子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庚子年的春节大家不是走亲访友,而是躲在家中关注这百年不遇的疫情。医护人员奋战在疫情的第一线,有祖国作为后盾,一定能打好这一场战“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治,再一次将中医拉回大众的视线。我作为一个中医师,虽然没有亲临第一线,但是也心系这次疫情,阅读了许多关于瘟疫的文献。

在中国古代,发生过多次瘟疫。中国古代瘟疫不像国外,国外的瘟疫往往大面积流行,造成了大量人口的亡失。不敢说一定是中医控制了疫情的传播,但是中医在每一场疫情战斗中,都扮演了救死扶伤的角色。《黄帝内经》记载:“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气可干,避其毒气······”,首先隔离,不使疫气患者相互传染,也是中国古人早已发现的事实。

历次大疫,中医从未缺席,普济消毒饮是中医战“疫”的一次证明

隔离之后,才有了后面的治疗。今天所讲的普济消毒饮,就与瘟疫的治疗有关。创立该方的人就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为什么称之为“普济消毒”呢?因为这个方子,治好了当时流行的瘟疫,这个方剂本无姓名,人们将这个方子刻在石头上、木板上,也不知道方子从何处而得,很多人以为是仙人普济世间,带来仙方消除这一次疫毒,于是此方便被流传为“普济消毒”。

在《东垣试效方》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医案,金泰和二年,四月间,出现了疫情,百姓中出现许多感染情况。疫情表现大多一致,症状初起表现为身体沉重,全身怕冷,渐渐症状出现变化,表现为头面部肿胀,以至于眼睛都不能睁开,喘息,吞咽出现不流畅的感觉。当时人称之为大头天行,大头是为头部肿胀的一种描述;天行则是大自然有不正常气候流行,从而引起一系列疾病,而人症状表现相似,即瘟疫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有人认为这一次的大头天行是现代医学所认为的流行性腮腺炎,但是流行性腮腺炎具有自限性,大多都会自己康复,但是那次的疫情却出现了众多死亡的病历,因此有人认为这是一次“腺鼠疫”的流行,但是不论究竟是什么疾病,中医都需要根据自己的辨证进行论治。

历次大疫,中医从未缺席,普济消毒饮是中医战“疫”的一次证明

有一个县丞的侄子也染上了疫病,过了五六天,诊治的医生用承气汤加板蓝根攻下,承气汤出自《伤寒论》,是仲景先师用以治疗热结在人体胃肠道,只有用攻下的方法,才可以将热毒排出体外。而板蓝根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这种方法治疗后,症状稍微减轻,过了一天,又复如此。又以前面的方剂治疗,始终是反反复复,一直不能痊愈,疾病却有逐渐加重之势。

这个时候有人推荐了李东垣,李东垣详细询问了病史,分析道:人体分阴阳,上为阳,下为阴,上部多热邪,头是人体最高的部位,阳气最为旺盛,因此有“诸阳之会”的称谓。这位患者所患的疾病,是热毒停留在心与肺脏之间,热邪上攻,导致头面肿胀,目不得开。承气汤只能下肠胃中的实热,而不能治疗胸中停留的热邪,因此虽然烧得缓解,但是却一直不能痊愈。

历次大疫,中医从未缺席,普济消毒饮是中医战“疫”的一次证明

因此李东垣为之重新立方,用黄芩、黄连味苦寒,泻心肺间热,以治疗疾病的根本;橘红苦平,玄参苦寒,生甘草甘寒,泻火补气以为臣;连翘、鼠粘子,薄荷叶苦辛平,板蓝根味苦寒,马勃、白僵蚕味苦平,散肿消毒、定喘以为佐;新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阳、阳明二经不得伸;桔梗味辛温为舟楫,不令下行。

并吩咐家人,将这些药物研成细末,一半用汤调,代茶不断服用;另一半练蜜为丸,含服之。正如李东垣所料,服完药物以后疾病痊愈。李东垣心怀苍生,不禁感叹道:“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及”。于是将这个方剂,治好了许多“大头天行”的患者。

因此不必问中医有没有治疗这一次疫病流行的方剂,因为每一次的症状不同,脉象不同,舌象不一,自然不能每一次出具相同的方剂。中医出具方剂的前提,一定是在四诊合参的基础上进行的。

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饮的功效与作用)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