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竞投资(海南竞投是什么)_股市消息_智行理财网

海竞投资(海南竞投是什么)

jodie 0

网上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是“五万多头猪,三天也抓不完”,这句话在战争剧《亮剑》中有过,而其原型则是王耀武在1947的莱芜战役后所说的。

当时国军李仙洲集团的第46军(或称整编第46师)、73军和12军的新36师在短短三天时间内即告覆灭,被歼达到了56000余人,其中包括李仙洲等数十名将官者在内的45000余人被俘,俘虏数占比高达80%。

1947年初,国军的战斗力尚在,其中第46军是桂系整军后仅剩的几个军之一;第73军是中央军的十三个美械军之一。

按理说,其不应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打成这个样子,国军在战前也一直认为凭借两个整军的战力,至少钓钓鱼是没问题的,结果两个整军都钓没了。

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这其中有第46军军长韩练成的因素。不过我们要是仔细研究莱芜战役也会发现,其实不论有没有韩练成,这一仗都是会打的。

韩练成不是桂系的本土系将领,而是桂系和老蒋角力后的选择。战前陈毅本想让46军收缩孤立,争取战场起义。但韩练成结合实际认为46军的师、团、营长皆是李/白的亲戚、亲信,自己是外来的军长,争取起义实难进行。

所以韩练成的主要作用是拖延了一天时间突围,另外在突围时没有掌握部队,加速了其混乱状态,便于战役的及早结束。

如果没有韩练成的因素,国军就能顺利突围了吗?其实也不能。

首先是早一天突围的问题,其实突围不是想突就能突的,确实需要收拢部队进行编组后,才可以突。以国军当时的状态,早一天部队收拢不起来,它也不好突。这也是王耀武、李仙洲最后拍板同意晚一天突围的重要因素。

而在突围过程中,韩练成没有掌握部队,但是为了以后的潜伏工作,也是按照作战流程,下令自己不在位的话由白崇禧的外甥——188师师长海竞强来掌握部队。不过很显然,海竞强作为46军实权派的代表,他其实也没发挥出什么作用。

韩练成为什么只身回到南京后,还能继续被委以重任呢?就是因为他在总结战役失败原因时,讲得很多话都有道理,让与会者都深表赞同,这才顺利过关的。

而为什么韩练成说的这些有道理呢?关键点就在于,国军确实就存在这些问题,这才导致了其迅速失败。

首先从高层指挥上讲,李仙洲集团之所以南下的一个大背景是,老蒋和陈诚以为欧震兵团在南线的临沂“消灭”了华野16个旅,认为华野主力已遭重创,还怕向北渡过黄河跑了,所以严令李仙洲集团南下作战。

李仙洲集团的实力并不大,主要是策应南线的国军主力作战,而华野主力北上显然是对李仙洲集团有总体优势的。

当时王耀武认识到了这一点,让李仙洲集团收缩以免被歼,结果老蒋和陈诚严令勿失良机,认为即便是“已遭重创”的华野主力来了,凭借两个整军对付也没有问题,到时候国军主力再压上去,便又是一次“大捷”。

其实王耀武知道这是扯淡,但也不得不从。下面的46军和73军实际也觉得情况不妙了,因为73军的77师跟主力不在一起,很快就被全歼了。77师是美械师,能在极短时间内就干掉这一个整师,显然不是什么“华野残部”所为。46军这边的被俘将领后来也说,我们到了新泰,就知道进了你们包围圈了。

可即便是国军自己也清楚,但还是在作战时一打就乱,根本掌控不住部队,实际上在突围的那一天内就被打成了“猛虎扑羊群”。甚至46军和73军自己,还没看见华野部队呢,自己的队伍就乱套了,两边都有人动了枪。

这实际上就是组织力的问题,国军各级对部队的掌控力有限,缺乏应对突发和混乱局面的能力,一旦打乱了建制,就会迅速失去战斗力。

为什么莱芜战役后俘虏比例那么高呢?其实就是建制被打乱后,迅速失去战斗力的体现。

当然这其中除了国军整体组织力差的因素外,也还有派系问题在作怪。因为第73军是中央军嫡系,第46军是桂系的主力军,还有个12军是东北军部队,该军主力早就缩起来了故而没有被歼,而该军派出来当炮灰的新36师则是伪军改编的部队。

中央军看桂军是眼中钉,桂军也瞧中央军不顺眼那都是老传统了。

包括46军来山东作战,其实都是老蒋晃了白崇禧一下子,先调46军到京沪,“小诸葛”还以为警备京沪有机可乘呢,转眼老蒋就把46军调山东了,当时已是冬天,46军从海南岛过来有人还穿着裤衩子,老蒋可是连冬装都没给补给,桂军的不满可想而知。

而且中央军对桂军也很不客气,韩练成进城联络的时候,73军的机枪手直接就开枪了,要不是机枪手是新兵蛋子,后果可要严重得多。

所以这两派部队在一起作战,本就是互相提防、互相埋怨,一起突围?谁掩护谁啊,都怕自己跑得慢,还哪里顾得上打仗?

所以我们看解放战争时我军的作战指导原则,特别注重集中优势兵力打运动中的敌人,因为这样的敌人一打就会因为自身组织能力差及派系矛盾等问题出现大的混乱,就容易很快结束战斗。

包括莱芜战役之后的孟良崮战役,整编第74师在三天时间内被全歼,俘虏高达19000余人其实也是这种仗的体现。

整编第74师虽然是中央军嫡系,但其实下属的51旅、57旅和58旅之间的矛盾也很大,俗称“打冲锋五十一,抢便宜五十八,挨死打五十七”。

抗战时第74军成军时只有51师和58师,王耀武、俞济时分任师长,张灵甫是51师从陕西保安团划拨来补充编制的一个团长,当时出身杂牌军的57师还不在74军编制内。

后来王耀武当上军长,逐步掌控了58师,张灵甫就是从51师派过去的;同时对于57师也尽可能加以照顾,后来的74军军长施中诚就是57师上来的。

到张灵甫时期,张按说是王耀武的人,但此时却培养起自己的嫡系,让58系的人手握大权,不光挤走了副师长余程万,连王耀武安排的57旅旅长陈嘘云也几乎干不下去,只有51旅旅长的陈传钧带的是王耀武的基本部队,张灵甫动不了,但也没少给瓜落,搞得陈传钧很气愤,所以各旅之间矛盾也不小。

74师被打懵后,有组织作战到16日基本就结束了,战后所谓的几千人静默其实是孟良崮地形特殊,躲了起来,被发现后几个小时就被全歼了。

当然了,作为国军头号精锐的部队,74师比莱芜战役友军的表现多少要强了些,让我们付出的代价也更大了些。

但尽管是这样的精锐部队,其实组织力也很有限,建制一旦混乱,就没法继续战斗下去了。

所以国军在华东的部队后来吸收教训,一旦发现有可能遭到攻击的迹象,立即原地构筑工事固守,因为在运动中一被打散就没法组织有效抵抗,倒是固守工事拼消耗还有得一打,这也是后来华东国军不好在运动中被消灭的一大因素。

但这样搞其实是把运动战的主动权给让出去了,这样的仗打得最好,无非就是防御成功没被吃掉,别的也就没什么了。反倒是我军的大兵团运动战能力越来越强,到淮海战役时的结果大家也就都知道了。

我们前面讲了国军的这些情况,其实再联系到外国军队来看,实际有很多也是具有相通性的。

比如1962年跟印军作战,西藏的老18军部队是拿出打当年国军“五大主力”的劲头去打印军的,结果一打发现印军只有能打的部队才相当于国军的中等部队,大部分印军都很脆。

印军本来是想跟我们打阵地战的,结果我军战术比较灵活,印军守不住就要溜,实际很多战斗打成了运动战、追击战。

在这种战斗中印军组织力差的弱点就太明显了,常常是伤亡还没多大呢就四散上山了,我军大部分的战果实际上都是搜缴战斗中所得的。

而且我们的搜缴还只是搜出了一部分,印军当时实际是大部分人都逃散了,所以很多人自己就死在了山上。据印度方面可靠的战史资料称,直到停火几个星期后,还有印军士兵从山里爬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我军战果统计是8800余人,但印军失去战斗力的部队却远高于此数的主要原因了。

印军的战斗力虽然连国军也赶不上,但两者其实是有些共同性的,最直接的特性就是组织能力差,兵员的主观能动性差,除了少数精锐比较能打外,大部分部队战力不行。一旦在运动战中失利,就会放了羊。

另外印军有没有派系问题这个不清楚,但我们知道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依然存在,高种姓军官和低种姓士兵之间,根本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另外印度的每个旅中其实都是由不同民族,甚至是不同宗教信仰的营来组成的,这是英式军队的一个传统。但很显然民族、宗教习惯不同的营在一个旅里面,实在是难以发挥整体战斗力。

印军其实到今天还是这种构成,所以我们就会看到没开打的时候,印度兵咋咋呼呼的,一开打后打掉了那少部分的精锐,其他的几乎连街头流氓的战斗力都不如,就被抓了猪。

而像印度这种军队,在世界上多吗?其实还是很多的。甚至说大部分外军,其实都是印军这种状态,印军说不定还算比较好的呢!

比如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军队,这少说也好几十个了吧,但能打的着实没有几个。

在近年来的伊拉克战场、也门战场、埃塞俄比亚战场,我们都看到了一仗抓了N多俘虏的画面。尤其在埃塞俄比亚内战中,还出现了大队战俘游街的情况。

上述这种国家的军队,它实际上就是不同的部族武装组成的,单独打某个部族可能还会奋力抵抗,但合在一起的话,不好意思,就相当于是国军那种派系之争了。你打他看着,他打你看着这种,到时候一起完蛋。

而且看组织力,这些国家的军队也根本不行啊!别说建制打乱之后的各自为战了,逃跑的时候不把自己人给踩掉了,那都是好的。

我们现在经常讲我军战史,大家可能对很多事情都习以为常了,但其实我军最基本的组织力放在世界上,也是天花板级的存在了,这个希望大家要了解到。

标签: 军部队 部队 国军
海竞投资(海南竞投是什么)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