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_股市消息_智行理财网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小灿 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对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作出了重点部署和明确要求,为新时期建设法治政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准确把握、认真贯彻,不断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取得新进展,不断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一是深刻认识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率先突破。这深刻说明了法治政府建设在依法治国总体工作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表明了我们党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决心,我们应当深刻领会和把握。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在依法治国总体布局中起到示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关键在于党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法治、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是相辅相成的。它是法治的目标,法治政府是重点,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政府建设对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新时期的新任务相比仍有差距。这就要求我们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努力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全面突破,在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中做出表率和发挥引领作用。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各级政府担负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的责任。政府行政能力和依法治理能力是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我们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构建权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切实提高政府治理效率,更好地适应建设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围绕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格、公开公平、智力高效、廉洁奉公、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继续推进政府转岗提效,完善政府机构职能体系,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近年来,政府职能转变取得重大进展,成效显著。在前期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促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职能。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创新和改善宏观调控。完善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推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推行和完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坚决防止清单之外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服务相结合,为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更多便利。

优化政府责任体系和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制化。科学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和前提。当前,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我国政府责任体系和组织架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按照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精神,坚持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理顺部门职责,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调。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职能法治化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保障。有必要提高相关性。

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的效果直接体现在行政效率和公信力的提高上。在推进政府职能优化、协调、高效的同时,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和行政决策制度,加强制度和政策执行力,全面提高行政效能。要完善政府立法工作机制,加强重要领域立法,统筹推进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改、废,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和备案审查制度,以良法促发展、促善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重大规划、重大公共政策措施、重大公共建设项目等。凡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要认真听取和反映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完善应急体系,增强应急反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采取行动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切实调动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力量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承担行政职能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改革。承担行政职能的机构不再设置,保留的机构强化公益属性。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巩固和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成果,根据不同情况实施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事业单位要优化政事关系,努力破除逐利机制。为机关提供支持的机构要优化职能和人员结构,与机关统筹管理。创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组织架构、用人制度、财政支持、社会保障等方面探索更加有效的措施,不断增强事业单位活力。

第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行政执法工作涉及面广,一头连着各级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要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加强重点领域执法,规范执法程序和行为,普遍提高执法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感受到清正廉洁,在每一个执法决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2018年,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效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整合组建综合执法队伍,有效解决多头、多层、重复执法问题。要继续深化综合治理改革。

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它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点,承担着大量的行政责任。对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基层综合执法能力和水平十分重要。要进一步整合基层执法队伍,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更加快速准确地回应群众诉求,提高基层治理效率。继续转移执法重心,稳步将基层管理急需、能有效承接的行政执法事项下放到基层。坚持有权随事走、有事补、有事赔,充实基层执法力量,确保基层有足够的资源履行执法职责。

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食品、公共卫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城市管理、交通运输、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果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就会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甚至危及生命。要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分领域梳理突出问题,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对潜在风险较大、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要加强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违法风险。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严重违法行为惩罚性赔偿和巨额罚款制度、终身禁入机制,着力解决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的问题

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它是程序实体的保障。程序越规范、越科学,执法就越有章可循。根据行政执法类型,不断优化行政执法流程,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赢得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开、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合法性审查制度,实现行政执法信息及时准确公开、行政执法全过程可追溯管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实行告知制度,保障行政相对人依法进行陈述、申辩和申请听证的权利。执法事项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设定,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一律取消。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着力解决诸多问题。

完善行政自由裁量权基准。滥用自由裁量权、处罚过重是长期以来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执法问题。要坚持法律统一、程序公正、公平合理、效率便民的原则,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基准的制定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稳定社会预期。有关部门和地方应当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基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和幅度,建立行政裁量基准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刑罚平等和宽严相济。将行政自由裁量权基准内容嵌入行政执法信息系统,为执法人员提供精准指导,加强案例指导和日常监督检查,有效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避免出现同案不同罚、明显不公的现象。

四、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

行政权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履行行政职能,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行政权力依法正确行使,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于人民幸福。

加强党对依法行政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证。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到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在党的领导下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及时研究解决影响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问题,对法治政府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部署、推进、监督、考核、奖惩。各级政府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履行建设法治政府的主体责任,谋划和落实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各项工作。要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协调、监督和推动,把依法行政作为地方政府、政府部门及其领导干部综合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依法行政的全面落实

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有权利有责任,有责任有担当,做不到的就去追求。要分解落实不同部门、机构、岗位执法人员的执法权责。加强和完善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和评议、行政执法机关信访举报、行政执法评议等制度建设。继续加大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力度,防止“一刀切”执法、粗暴执法和钓鱼执法,严查执法腐败和执法作风。完善常态化问责机制,对监管执法不严的要追究责任,坚决查处失职渎职和枉法裁判行为,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治、守法、知法、遵纪守法,捍卫法治、执行法治、依法办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方法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尊法守法用法和依法决策的考核监督。将法治教育纳入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上岗培训和在职培训的必修培训内容,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和专业执法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行政执法队伍,更好履行职责使命。

05-79000(2022年11月17日06版)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