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激光雷达和机械激光雷达(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组成)_股市消息_智行理财网

固态激光雷达和机械激光雷达(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组成)

小灿 0

这一次,激光雷达供应商们又集中“卷”向了补盲赛道。

今年5月,亮道智能在国内率先发布了首颗专为近场传感设计的纯固态盲填激光雷达——LDSense卫星。

11月2日,纯固态近景致盲激光雷达——FT120正式发布。据说已经获得多家主机厂超过100万台的量产订单,预计2023年下半年交货。

随后速腾聚创在11月7日的Tech Day上发布了纯固态盲填激光雷达产品E1,在性能参数上创造了新的标杆。

据资料显示,E1的视场角高达120 90。基于“视觉前视激光雷达”的传感方案,只需要两个E1就可以形成360的视场覆盖,同时兼顾了量产所需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在速腾聚创看来,未来伴随着补盲激光雷达成本的大幅下降,E1这类具备大视场角的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将有望替代角雷达。

E1的性能优势是什么?

综上所述,E1在性能参数上有三大优势:一是FOV 120 * 90,二是刷新帧率25HZ,三是测距能力30m @10%。

那么这个参数对于高阶自动驾驶系统有什么好处呢?

根据目前前主激光雷达120的水平视场角,如果侧充激光雷达的水平视场角小于120,否则在水平方向上会在车身周围出现感知融合盲区,导致误检和漏检,存在安全隐患。

比如行人,电动车等。刚好进入融合盲区,或者一个大目标刚好穿过主激光雷达和补盲激光雷达。此时由于水平角度存在盲点,会将目标识别为两个物体,可能导致车辆紧急制动。或者在掉头场景中,存在因在盲区错过对面车辆而导致事故的风险。

同样,作为一款盲填激光雷达,90垂直FOV的优势在于可以兼顾车辆进近盲区和视野。

据介绍,E1已将靠近车侧的地面盲区控制在15cm,同时向上视角可达到8.5视角,可实现3米外汽车、5米外成人的完整点云。

其次,如果E1超过25Hz的超高刷新帧率,可以在40ms内感知目标位置,使感知系统以更短的延迟识别判断目标的运动状态和意图,从而提前预测目标意图,提前刹车。

这样可以解决复杂城市道路中很多特定场景的痛点。比如没有防护左转,人车混行,你会经常遇到速度很快,轨迹多变的干掉小哥的目标。

高刷新率的盲补偿激光雷达E1可以实时检测和跟踪这些目标的运动状态,可以有效避免紧急制动和各种事故的发生。

据资料显示,E1可以将延迟降低到40ms,甚至低于市面上大部分毫米波雷达的50~60ms。

E1的测距能力为30m @10%,最大测距能力为120m。30m测距能力,可完整检测六车道以外的切线车辆,有效覆盖双向12车道路口场景,适用于国内大部分城市道路。不仅如此,E1还能有效检测到从侧面和后方驶来的高速汽车,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充足的反应时间。

如何打造E1最高性价比?

按照速腾在发布会上的说法,量产致盲激光雷达必须足够便宜,两个致盲产品的价格需要低于一个主雷达的价格。

因此,E1也致力于建设更高的性价比。

在技术上,E1实现了四项技术创新:自研芯片、2D电子扫描、背照式BSI和3D堆叠技术。

基于以上,速腾的盲补激光雷达实现了更高的性能、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更小的尺寸和更高的性价比。以上都是激光雷达量产的必要条件。

首先,芯片方面,芯片完全自主可控,芯片集成度领先业界。资料显示,E1的接收器芯片采用了先进的3D堆叠技术,将SPAD阵列和高性能SoC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通过极简主义的建筑设计

扫描模式的创新将进一步提高性价比。

据介绍,E1在发射芯片中采用了二维可寻址VCSEL技术。

二维扫描模式的优点是扫描模式I

据悉,与一维扫描相比,二维扫描的峰值功率仅为前者的十分之一。

采用的SPAD面阵超过25万像素,是业界基准产品的2.5倍。它不仅提供了大视场,还保证了足够高的角分辨率。E1接收芯片最高光子探测效率超过20%,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发布会上,速腾聚创与Luxshare宣布成立合资智造企业Luxsense。李迅董事长王来春女士出席了合资公司的揭牌仪式。这是速腾聚创布局大型车规量产的重要一环。

据介绍,速腾聚创智造集群一期投资超过10亿元,厂房面积超过5.5万平方米。先后设置了近20条自动化生产线,同时自主研发了高度智能化的生产软件,可实现“每12秒生产一部激光雷达”的量产能力。

补齐感知“最后一块拼图”

激光雷达市场竞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高级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国市场乘用车前置标准激光雷达安装5.7万台(不含进出口),预计全年前置激光雷达标准交付量超过12万台;预计2023年,国内乘用车前方标准激光雷达交付量将冲刺至40-50万台。

其中面向私人消费市场的车型将主要配备一前两盲区,L3/L4的前端将主要配备一前四盲区。预计2025年前交付标准激光雷达,有望达到200万/年的规模。

截至目前,已有5家本地供应商真正进入安装前交付阶段。接下来,随着车企一起度过了前装交付的第一阶段,率先实现了10万到100万的跨越,带动了成本的快速降低和产品的不断迭代,各家lidar公司也在加速赛跑。

这个过程中,瞄准细分赛道,针对自动驾驶系统场景与功能应用的需求,通过更为丰富多元化的配置方案,来帮助主机厂实现功能的快速落地,将是激光雷达供应商接下来的主要竞争方向之一。

在这背后,定义了激光雷达的盲区配置要求。一方面,NOA的功能可以通过增加两个或四个相对低成本的激光雷达来实现。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周边方案,从功能发展的角度来看,更有利于形成完全冗余。

从市场来看,包括奥维塔、爱安、小鹏和长城在内的几款车型都选择了2-3个激光雷达配置来解决盲点问题。

其实背后是车企根据功能和场景给出的配置策略。

这意味着除了软硬件的整合,各大激光雷达公司还需要尽快完善自己的产品阵营,实现更加灵活的配置方案,从上述各大公司纷纷推出盲用激光雷达就可见一斑。

截至目前,速腾聚创第二代智能固态激光雷达M1已累计获得比亚迪、广汽阿亚恩、一汽红旗、奇瑞汽车、长城汽车、Xpeng Motors、极氪智能科技、威马汽车、莲花科技、Lucid等50余家定点车辆订单。到今年年底,RoboSense的11个型号将进入SOP。

正如RoboSense联合创始人兼CEO邱春潮所说:“E1是继M1之后,RoboSense推出的又一款革命性产品。如果M1真的将激光雷达产业推向量产时代,E1将是L4车载激光雷达感知的‘最后一个拼图’。

从最初的技术路线之争,到前装定点之争,再到第一次量产之争,短短几年,lase

标签: 激光雷达 e1 量产
固态激光雷达和机械激光雷达(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组成)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