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李六乙的舞台叙事长诗_股市消息_智行理财网

《北京人》:李六乙的舞台叙事长诗

小灿 0

北京日报|作者丛小梅

55-79000李春光剧照

最近在首都剧场看了曹禺编剧,李导演的话剧《北京人》。这部剧之前也有朋友提起和称赞过,在我耳中早已成为传说。

这场演出,继2006年首场演出、2012年第二场演出之后,历时十年,由北京人艺新一代演员主演,在首都剧场重现舞台。全剧时长三个半小时,精致而隐喻的舞美,孤独、苍凉、冰冷而悠长的音乐/音效,舒缓的节奏,细腻地呈现了一个没落时代的没落家族的精神图景。就像一首长长的心理叙事诗,铺开了曾家三代人的内心世界。在彼此感情与命运、利益与得失的诸多纠葛中,一层一层撕掉语言的矫饰,展现出不同的人性背景。观者追随着剧中人物的挣扎与跌宕,经历了一次对深渊的凝视和对光明的呐喊。

作为一个“梦幻大师”,李编织了精美的舞蹈,灯光和音乐/音效。从大幕拉开的那一刻起,鬼魅般的舞台表演就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倾斜的舞台上,梁柱褪色的破旧房屋和墙壁被灰色油漆侵蚀腐朽的亭台楼阁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院子后面,一棵枯树旁,歪歪斜斜地放着一把破古椅。冷光下,素白的庭院一片萧瑟,静谧。环顾四周,一个破败不堪、摇摇欲坠的旧世界跃上舞台。与此同时,院外断断续续的鸽子汽笛声,时而夹杂着汽车车轮的低鸣,由远及近。这个声音只属于北平一个人,就像风敲门。它一下子就敲掉了记忆,把人带入了一个看起来像昨天的时代,带入了一群“长期被关在黑屋子里的病人”的生活。

在这黑暗、沉闷、被禁锢的旧时代氛围中,曾祖母曾思怡带着她引以为傲的黑与粉出现了,一场漫长而复杂的反人类的心理斗争大戏开始了。而对于曹禺这部专注于呈现“人物生活状态”的戏剧杰作,李导演敏锐地抓住了其核心:其内在的戏剧张力并非来自于人物之间日常具体事件所引发的表面冲突,而是聚焦于人物之间的心理碰撞以及这种冲突背后的内在轨迹,以至于《草蛇》的灰色命运线就在于舞台时间的流逝。正因如此,他采用了极慢的叙事节奏,大胆地将人物心理冲突的时刻固定为灵魂的“严肃时刻”3354,或辅以新鲜切割的音乐,或采用无声的沉默和精致的灯光,将人物内心的起伏固定为不同人性的切片,从而开启了人性深刻复杂的一面。在诗的流动中,意味深长,直抵人心。与此相对应的是,演员的行走、奔跑、弹琴、坐姿、谈吐、凝视,都是导演精心安排的,融入了这首叙事长诗的忧郁调性,让观众和舞台上的人物在经历了长时间的人类压抑后,突然追问生死:他们是活在无尽的无眠等待中,还是挣脱黑暗,拥抱新的生命?剧末,当饱受欺凌的方方,先是希望情感信仰,忍了一辈子,最后却失去了信仰,他的灵魂觉醒了,为生活而站。当他与瑞珍手挽手走向观众时,他们神情刚毅,走在光明中,留下还陷在精神泥潭中的其他人,扶着柱子,在摇摇欲坠的黑暗中喘息。那一刻,我热泪盈眶。那分明是创始人温暖的拥抱,精神的拥抱。

这个版本,《北京人》,用演员们的精彩表演给人惊喜。“没有小角色,只有好演员。”对他们来说,这是他们应得的。每个角色似乎都有自己的光环。他一出来就进入了自己的精神空间,致命地走向了自己的命运。卢芳的表演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举手投足都与角色融为一体,仿佛芳芳这个角色就是专门为她而生的;英俊、优雅、优柔寡断、郁郁寡欢的笔下的曾,早已在停滞和懒惰中失去了灵魂。虽然他还活着,但他的毁灭只是时间问题。雷佳的江泰暴戾浮躁,又不乏率真与公正。虽然不愿意过艰苦的生活,但他沉溺于自怜,无力自救。他成了时代的弃婴。在中秋之夜与甘对话的那场戏中,的表演收放自如,一气呵成,层次分明,令人佩服。曾思毅,玉娟,精于算计,小心眼,诡诈,悲伤。他密集的线条特别有节奏感。邹健的,李的,杨毅的瑞珍等等,都有自己的色彩。有了这些好演员,这个舞台值得期待。

如果说一个剧作家的高明之处在于“把一个时代最本质、最痛苦的问题,变成象征性意象之间的直接精神冲突,抛开细节,直击读者和观众的内心”,那么导演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独特的舞台审美来展现这一切,同时敏锐地将当下的因素注入戏剧,丰富和深化戏剧的生命价值,使其不断获得新生。这种超越性的精神探索和努力,尖锐而诗意地弥漫于《北京人》的舞台时空,激活灵魂的触角,使我们在灵魂的自由中触摸到隐藏在历史和时间褶皱中的阴影,直面光明。

曹禺写这部戏已经八十多年了。“我担心我的死,我的生,我事业的发展,我的精神没有出路,我的生没有饭吃,我的死没有棺材可以睡。终日盼望,却从不盼望”(曹禺语),重复着轮回中的人性与命运的哀歌,是这部剧对我灵魂的冲击,让我认识到,只有拥抱一个自由舒展的灵魂,走向内心渴望的新生,才能在死时还我最好的灵魂。

演出前,我感到有点不安。因为有个好朋友曾对我说:看李的戏,绝不是放松。他是那种能刺痛你,让你不得不深入内心,直面你与周围世界的精神碰撞的导演。对于善于调动一切舞台词汇来呈现戏剧本质的导演的作品,最好在进剧场之前先冷静一下。演出过程中,不要错过舞台上的任何一个细节,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道具,到舞台深处若隐若现的声音,甚至剧中人物看似随意的走位、站姿。如果是这样,你可以经历一场灵魂和审美的风暴,这场风暴的记忆会一直席卷你的晚年。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会成为区分剧好坏的标尺。

走出剧场,在2022年深秋午夜的寂静中,我只想对这位朋友说,“当我认出暴风雨时,我像大海一样激动。”

标签: 舞台 精神 人物
《北京人》:李六乙的舞台叙事长诗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