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知道与做到的区别)_股市消息_智行理财网

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知道与做到的区别)

小灿 0

如何消除自己的焦虑?说到真相,还是不可能。为什么?

其实是娃娃问题。准确的说,你不能说你明白。如果你真的懂了,看透了,你就做不到。

这个状态的正确说法是我们就是知道。但是从知道到实际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走这条路最重要的能力是懂两颗心,一颗是耐心,一颗是自尊。它们对应着解决问题的两把钥匙,一把是坚持,一把是勇气。

(注意,我这里提出的耐心和自尊是为了用定性的方式解决开口问题而建立的解决模型。)

先说一个现象。很多家长会说我的孩子很聪明,但他们就是不在乎。言下之意,孩子努力了,结果也不会差。因为他学什么都很快。

其实这是一种平衡,或者说是智者的诅咒。因为他们学东西很快,理解东西也很快,所以做事情往往有恃无恐。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根据最小强度原则的路径依赖,会选择做自己所学认知范围内的事情,做简单的事情,而不是去突破。面对陌生的领地,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总是选择力气最小的方式绕开。我没有勇气去面对。表面上,我不想因为骄傲而遭受失败,也没有耐心坚持做短时间内没有结果的事情。

成就需要多方面的互动,而不仅仅是智力。特别是很多事情都是靠实力的。俗话说,不怕一万招的敌人,就怕练一万招的敌人。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是符合人性的正常现象。

美团王兴说的没错。大多数人愿意做任何事情来避免真正的思考。

因为除了生老病死这种真实的肉体痛苦,人类的其他痛苦都是精神痛苦。面对所有的迷茫,空虚,背叛,虚无,绝望等等。在世界上,在社会上,在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有大脑这个武器却不知道怎么用,更不要说通过思考去探索自己痛苦的边界,更不要说如何走出痛苦的迷雾。

人生有两种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多巴胺模式和内啡肽模式。

吃糖使大脑感到快乐,因为碳水化合物是生存的必要物质。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意味着更少的生存危机。而即时反馈的多巴胺奖励会让人的欲望无限膨胀,想尽办法多吃糖。但是人的生理是有极限的。欲望过度的结果就是自噬。例如,吃太多的糖会导致肥胖、各种疾病甚至死亡。

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长时间追逐猎物。在这个过程中,疲劳、饥饿、心肺爆炸、肌肉酸痛等等都是不好的感觉。但是,当你度过这些阶段,获得巨大的回报时,神经系统会重新评估你认为消耗能量的痛苦行为的价值。发现这些行为虽然消耗了大量的精力,但是风险大,收益高。多巴胺对低级欲望给予了即时反馈,所以这种能长时间忍受痛苦的精神奖励需要一种更高级的物质给予,这就是内啡肽奖励。

所以你会发现,在某些领域擅长并取得成功的人都提到过,当他们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时间会过得非常快,甚至会出现心流的现象,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

都是好的反馈。多巴胺是基础。因为欲望不能也不需要回避,它来得快去得也快。当你不满足的时候,你会痛苦;满足了就空了。而内啡肽不是强烈的而是持久的,让你可以忍受更多暂时的痛苦到天亮。

这就是所谓的延迟满足,这就是真爱值得长久。

但是有个度。追求内啡肽,就好像你还没学会走路就想跑,可能会先摔死;追求欲望而不体验内啡肽,人生真的很可悲,因为总是在食欲的低级快感中打滚。

根据二八定律。成年人80%的人生经历是80%多巴胺,20%内啡肽,甚至100%多巴胺。成年人20%的人生经历,20%是多巴胺,80%是内啡肽。

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讨论两者的区别。因为这是一种多巴胺模式。短时间内,你会形成一种优越感的多巴胺奖励,因为你知道而别人不知道。尤其是小时候学的比别人早一点,学的多一点,知道的知识多一点,以至于大人们都夸我,形成一种即时反馈的快感,然后就沉迷其中。

这种行为其实只是一种信息差。你已经利用前期的时间和空间暂时碾压了同行。但它仍然是一种消费行为。本质上,你并不能证明你比其他孩子有更强的天赋,更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等等。

就好像你五岁就知道E=mc2一样。你知道这是能量源的公式。但是,也许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别的孩子也能形成更低级别的强大能力来推导这个公式,而你只是知道而已。

但是人们总是从消费者的反馈开始。关键的一点是,在你知道了一个基本的材料之后,你需要利用现有的材料做一个生产上的改变。

比如你学习各种艺术史和绘画原理,不如拿起笔从一条线开始画。

比如你已经掌握了各种减肥健身的饮食、运动、生理知识,不如自己去实践,得到实质性的改变更有说服力。

这就是我开头提到的。在知与行之间,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种特别高级的技能,而是上一篇文章《如何杀死你的焦虑》中提到的将情感能量转化为理智和信念的精神力量,从而将注意力保持在需要做的事情上。

它的特点是坚持和勇敢。

坚持的标签是耐心。耐心是因为过多的即时反馈,神经已经麻痹。比如那些生活中几百斤的胖子,没有人形的瘦子瘾君子等等。

勇气的背景是自尊。骄傲是一把双刃剑。面对批评,这是诚信的保证,是大势的守护神。但是在应该面对的困难面前,过度的自尊反而是一个软弱的枷锁。说明你害怕面对改变和突破。

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你对自己不够了解。

所以一定要不断学习,这是必由之路。读书,书籍,电影,别人的经历,生活中的现象,家人和老师的经历,体育,音乐,艺术等等。

努力去深入体验各种信息和经历,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思考,然后从各种事物中提炼出抽象的、有规律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从而形成个人风格很强的方法论。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以年来衡量的,它常年伴随着痛苦。时间、精力和财力的代价是巨大的。如果连这点都没有意识到,做一个自得其乐的傻子其实也挺好的,至少没那么痛苦。

只有这样,人才能各有所长,避免同质化,形成强烈的个人属性,让自己、自己的技能、产品形成本质的核心竞争力。

以我自己为例。

的确,因为年轻时的阅读和好奇,我涉猎了不同的领域。一味追求所谓的本质。但是后来发现,我只是消费了这些知识,让自己只是知道而已。对这些所谓规律的追求,即使理解了,也在潜意识里形成了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即只要掌握了方法论,就可以为所欲为。

就像练武一样,知道只是心意,做出来才是功夫。要走的路,要付出的努力,一点都不留情。你的懒惰,你的浪费时间,你的自欺欺人,你的得意忘形,你的心和上帝都知道。

蜘蛛能捕食的网是一张张织成的;为了城市中人们的高效交通,地铁一站一站地修建。

因此,所有具有指数效应的系统都需要逐个建立线性节点。这是徐的十马骑,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就是用战胜自尊的勇气开道,用耐心和坚持开车,直到目的地。

这些道理,人到中年才能明白,年轻、坚强、努力才能有切身体会。

但我还是想说的是,不要给自己设限。

阶级过渡的历史机遇在概率上已经很小了,但并不妨碍你自己的生活每天、每月、每年都有一些小小的进步和改变。直到这些变化回头看,变得天壤之别。

因为大脑可以自己塑造,生命可以自己设计。而大多数人,从出生到成年,无数次被家庭、学校、社会锤打成千上万个标签,形成了几乎牢不可破的思想印记。

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无法分辨规律的辩证应用。所有人为的规则,既保护了你的正确性,也有滞后于变化的局限性。

因为宰相起于国务院,勇者起于吴。

你在国务院和祖武需要做的是小有成就后的迭代进步、反思和提炼。到了总理和领导那里,自然就知道了。

知是手段,行是目的。

人太多,颠倒因果。我把知道当成目标,却认为做是手段,以至于拒绝努力,只能在名利观念中自娱自乐。

人们总是在变化的阶段寻找不变的东西,却不明白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于是人们在对华而不实的泡沫的追逐中迷失了自我,不断追逐所谓的风口,却没有发现,那些走红的人早已在坚持的道路上找到了不变的东西。然后,风来了,成就了自己。

标签: 需要做 痛苦 知道
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知道与做到的区别)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