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滨州:坚定不移“优存量、扩增量、稳变量” 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全面增强_股市消息_智行理财网

权威发布|滨州:坚定不移“优存量、扩增量、稳变量” 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全面增强

小灿 0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4日讯——11月4日,滨州市委宣传部举行“建滨州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滨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邀请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姚,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孙高亮,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李明,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一秀,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世明介绍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概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地“优化存量、扩大体量、稳定变量”。全市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全面增强,新型工业化不断推进。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链更加完整,发展质量和效益、创新能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工业经济在更高水平上竖起了建设富强滨州的脊梁。

勇于担当,压力下奋进,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规模经济持续增长。

面对国内外复杂的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全市工业经济面临严峻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抗风险、补短板、抓运行,实现了稳定增长。全市工业经济稳中有进,显示出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和潜力,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

总规模持续突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总收入在全省大幅跃升。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090亿元,位居全省第三,仅次于青岛和潍坊,较2012年增长48.2%,前移6位。202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8179.1亿元,比2012年增长42.9%。

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长8.3%。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08.86亿元,增长124.24%,增幅居全省第一,增速居全省第二。与2012年(273.85亿元)相比,总额增长104.8%,在全省排名领先12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占全省的11.6%,比2012年提高7.9个百分点。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35家,比2012年末(915家)净增620家,年均净增62家。其中,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604家,比2012年增加159家,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有158家,比2012年增加88家,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有17家,比2012年增加9家。目前,全市拥有世界500强企业1家、中国500强企业5家、中国500强民营企业7家、山东100强民营企业9家、山东100强民营企业5家、山东创新型民营企业8家、山东创新潜力民营企业4家、山东就业民营企业6家。其中,魏桥创业集团在山东民营企业中排名第一,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199位。

艰苦奋斗,转型升级,“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取得了丰硕成果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滨州工业已初步改变了大、弱、低的结构。世界高端铝基地、世界高端化工基地、世界纺织服装家纺产业基地三大世界级产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高端铝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铝产业集群。先后被列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山东省重点支柱产业集聚区”,邹平高端铝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轻铝新材料产业成功入选工信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规模突破2000亿元。依托现有的7个省级化工园区和9个重点监测点,加快推进化工向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智能纺织产业继续向高端纺织品和家纺转型,被授予“建设世界级家纺产业集群先行区”、“国家纺织产业基地市”、“国家纺织产业集群千亿产值区”等称号。

新兴产业持续增长,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新一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崛起。全市拥有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1个,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企业27家,纳入工信部运行监测的软件企业244家,昌威电子、金鑫电子等一批电子制造企业,华拓网络、海洋科技等软件企业异军突起。全市规模以上装备企业110余家,已成为涵盖轻量化汽车及零部件、风电及高端能源、智能制造、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石油、海洋工程等门类的综合性装备制造业。6家企业产品国内同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正在积极打造千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活塞产品连续36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赤藓糖醇、膳食纤维、极紫外光刻胶等产品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自2014年申报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和产值持续增长。2021年,全市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0家,比2014年增加87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6.1%,比2014年提高5.3个百分点。

追求卓越,争创一流,不断提升发展创新,不断增强内生动力。

滨州始终坚持把创新放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首位,突出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全市工业经济继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稳步实现由工业大市向先进制造业强市的转变。

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滨州加快实施产品、设备、生产线、车间、工厂、园区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了3个省级数字经济园区、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和41个省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全市共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揭牌单位)2家,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3家,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7家。提前加快5G建设,共开通5G基站9657个。加快内外网升级改造,组织信号布局优化升级,优化升级271处过度覆盖、弱覆盖场所

绿色水平不断提高,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滨州加入首批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目前,全市已有23家企业入选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录,其中绿色工厂18家,绿色设计产品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2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工厂,涌现出威桥创业、京博石化、芳华、翔驰控股等一大批绿色循环发展标杆企业。高端铝、高端化工、纺织、家纺、服装等主要行业单位产品能耗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宜人家纺智能转型及互联网纺织平台项目入选2022年国家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节能减碳与绿色转型方向)专项;魏桥创业入选中国电解铝行业能效龙头,华彬股份入选烧碱行业能效龙头;鲁企业集团被评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全国首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接下来,滨州市工信局将按照市委“11868”工作体系,加快实施《滨州市“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三年攻坚行动计划》,以更大的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转移优化重点产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金融链、人才链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建设更高水平的繁荣滨州做出更大贡献。

闪电记者陈帅滨州报道

权威发布|滨州:坚定不移“优存量、扩增量、稳变量” 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全面增强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