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百花齐放,呈现北浙苏沪粤五极格局(2021年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报告产业应用篇_陀螺技术_期货基金_智行理财网

应用百花齐放,呈现北浙苏沪粤五极格局(2021年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报告产业应用篇_陀螺技术

智行网 0

当前,区块链作为数字经济革命中的重要支撑,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姿态迅速发展,渗透到我国经济的各个领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 但同时我国区块链也面临着核心技术亟待突破、融合应用尚不成熟、产业生态有待完善、监管有待探索等问题。 从商业角度看,区块链关注模式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管理体系创新,与现有商业体系融合还存在瓶颈应用难仍然客观存在于产业发展中。 在此背景下,为了加强对大众区块链现状的了解,推动我国区块链产业创新发展,陀螺研究院特别撰写了《2021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报告》。

以下内容报告第五章我国区块链产业应用项目进入多元落地期

应用持续落地,社会公共、金融、政务重点集中在

应用方面,我国布控,区块链作为新基础设施建设潜力逐步挖掘,31个省市落地区块链应用项目,截至10月底,我国今年总落地应用项目达到151个,同比下降21.73%,从省市看,2021年,城市落地区块链应用项目,我国区块链应用落地发展呈现北浙江苏沪粤五极格局,今年区块链应用落地前三位分别是北京、浙江、深圳,落地项目24、20、11个,江苏、上海、广东并列第四,落地项目10个虽然

项目数量同比略有下降,但应用项目领域明显拓宽,除了较强的贸易物流、金融、社会公共、政务、农业、司法存款证等领域外,娱乐、工业、能源、消费、军事今年也有较大增长、共15个覆盖领域,我国区块链产业项目进入多元落地期。

从具体应用层面看,与往年落地情况相符,社会公共、传统金融和政务已成为今年落地应用最为集中的三大领域分别占应用落地总数的22%、14%、14%,同时在司法存款证、贸易物流、可追溯等领域也很突出。

区块链社会公共领域在快速发展的

社会公共领域、区块链在非信任机制下建立信任环境的能力,达到公共服务透明化、平等化、精准化的效果,在智慧城市、政务管理、慈善、医疗保健等方面应用领域广泛。 特别是疫情过后,数字化发展能力在公共领域得到凸显而且,可靠的合作技术——区块链也在这一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今年,区块链社会公共领域异军突起,共落地34个项目,成为今年区块链落地最多的领域。 全国16个省市涉及该领域的应用,其中,浙江以其强大的互联网产业基础和城市服务优势落地8个项目,占总体落地数的23.53%,排名第一、第二的是深圳,落地的4个项目,值得注意的是,云南在数字经济领域明显发力,云南在公共领域发展迅速,与上海、北京齐平,全部落地三个项目。

在公共服务领域,浙江尤为突出,目前浙江已有30多项民生服务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数字化升级。 在防疫方面中国首个区块链核酸检测检测平台在浙江安吉上线,可实现核酸检测全流程可靠跟踪和个人信息隐私安全保护,加快核酸检测效率。 在政务管理方面,浙江省直积公积金中心上线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公积金电子证明平台、住房公积金全过程连锁,实现全过程可追溯证明。 同时,今年杭州市西湖区宣布成立区块链产业创新中心,提供“政策平台、技术人才资本”全方位配套服务。 在医疗方面,上线不到4个月浙江省药监局上线的药品安全智慧监管“黑匣子”应用已覆盖270多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

云南省更侧重政务数字化升级和公共文化领域,今年发布全省首个区块链房地产税收电子完税凭证实现区块链在二手房交易中的纳税业务应用,推出昆明市带区块链功能的BAAS平台提供公网产品和专用网产品。 此外,在文化领域,云南首次推出县区融媒体中心区块链共享“媒体资金”的平台涵盖五华区历史影像资料、五华区各行业图片、优秀设计产品和素材,让社会公众体验30多年来五华区社会、经济、人文的时代变迁。 去年7月发布的区块链商品代码“孔雀码”,已有5家注册企业,33个注册商品,跟踪次数达1026次,普洱茶、蜂蜜、坚果、果蔬、乳胶等当地特色行业全部覆盖。

此外,在智慧城市领域,还涉及武汉、深圳、上海、北京等地。 深圳开通区块链《代理出口货物证明》加快了区块链在出口退税领域的应用进程。 武汉已建成以“武汉市大脑六大智慧应用20多个应用场景二维码标准”为主体的智慧城市格局,区块链技术构成四大组成部分之一。

金融领域落地深,贸易金融备受关注

金融本质上是一种信任机制的构建,是基于信任进行的风险交易,而区块链作为分布式账簿和数据库,具有数字加密、点对点技术、分布式实现信息的快速透明交换,对于解决金融体系中信用风险大、资金运行效率低、支付处理成本高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到现在、区块链金融可应用于证券与银行业务、理财、贸易融资、保险业务、反洗钱业务和票据交易等多个领域,具备比较完整的落地条件。 但是,对于事务并发量大、瞬时峰值高的场景,块链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021年,金融领域依然热门。 陀螺仪研究院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我国传统金融和贸易金融领域共落地32个项目,14个省市全部发布相关APP。 北京今年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能力可见一斑,约25%的金融项目落地北京,其次是上海,落地的5个项目,与去年相比,今年吉林、甘肃等省市也有区块链金融项目落地。

但从具体应用来看,今年我国在区块链领域的应用范围逐渐平衡。 集供应链金融、国内信用证、福费廷等多种场景于一体的贸易金融领域仍然备受关注,虽然占整个金融落地数的33.33%,但同比下降18.94%,与以往近半的占有率相比呈收缩趋势其次,传统优势领域供应链金融占21.83%,通信业务均衡,以15.63%的份额位居第三。 理财类的APP应用今年也有所增加,9.58%首次位居第四。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区块链在贸易融资方面的巨大利益以及与国际结算的密切联系,国家级基础设施从今年开始加快入场收费领域。 以2019年国家外汇局推出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为例,今年、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首次落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场景,在山东、广州、厦门、四川、顺德、金华、重庆等7个省市实现应用。 以山东省为例,截至8月底、山东省内银行通过累计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向企业发放贷款118.9亿美元,服务涉外企业906家,为企业节约财务成本约11亿元。 前几天,2021年11月,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也与香港贸易联动平台实现了二期跨境合作落地。

从具体对象看,金融机构已成为区块链金融领域的主要领导者。 根据公开数据,我国境内目前参与区块链应用探索的银行机构已超过39家,同比新增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5家大型商业银行、13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等。

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注册的区块链信息服务显示,截至目前,已有10家银行25个区块链服务通过互联网注册,是由民生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联合开发的区块链贸易金融联盟平台,链上交易规模突破5000亿元,成为国内银行业最大的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

此外,其他大型企业也在今年加快布局区块链金融领域,如力拓集团和中国宝武在自主研发平台开设人民币区块链信用证,渣打银行将推出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联易融合资金和区块链贸易融资平台Olea,万向区块链也将与新加坡IMDA合作开展跨境贸易金融解决方案探索。

政务在点带面推动应用落地发展

现阶段,区块链在普及APP应用中仍以政府为主要对象,尤其是在当前新的基础设施浪潮下,区块链作为数据基础设施得到了政府的积极普及,区块链技术是政务的纵横向数据、有效解决政务数据资源碎片问题,在政务数据共享过程中实现数据确切性、安全加密、多种安全计算技术,保持跨部门、跨区域、跨层次合作,提高政府协同效率,目前,政务区块链已覆盖数字身份、电子存款证、电子票据、产权登记、工商登记、智慧城市等多个场景,但由于政务数据的敏感性,仍难以广泛使用。 [ xy 002 ] [ xy001 ]截至2021年10月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共落地21个政务区块链项目,广东在政务方面落地最亮,落地5个新项目,其次是河北,以雄安为首,主要落地3个新项目,山东、浙江紧随其后关于具体的应用,目前,区块链在政务方面正从存款证向合作方面深入,行政审批类占落地项目数的38.09%,同比增长17.40%,电子证照类表现也以15.63%位居第二,第三位是电子票据占12.5%。

在行政审批方面,雄安、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将进一步深化区块链应用。 雄安新区今年4月上线国内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平台形成了政府、企业、第三方金融机构等多智能体数据共治格局。 同时,雄安集团搭建了电子招标采购平台,目前已完成招标采购,进入实施阶段,并按计划同步开展需求调研。 此前雄安上线的区块链资金管理平台截至7月底,累计连锁146个项目,平台注册连锁企业4552家,管理总资金达360亿元,劳务费支付资金共计13.48亿元,劳务费支付人数共计25万人。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海淀区与佛山、天津、河北、四川、怀柔区等7个城市和地区签署跨省传销合作协议,已产生办理量14笔、查询量200余次,海淀特色的“区块链跨省传销”政务服务新模式初见成效

电子证照已在江苏、吉安、海南、浙江、济南等地得到应用。 今年3月,江苏省率先在全省范围内试点“区块链司法鉴定”,吉安市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大厅8月也正式推行“区块链电子证书无证书处理”模式市本级首次连接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居住证、行驶证等20项证照,实现400项高频“无证办理”。

在电子发票类方面,在海南、深圳等地已有成熟的可推广经验的基础上近年来,多个省市开始推广电子发票类应用,电子发票逐步开展广泛使用。 以云南省为例,由普洱市税务局和高灯科技联合打造的农贸市场区块链电子发票于2月在普洱市正式启用成为云南省税务部门拓展区块链发票应用的创新举措。 而截至8月底,深圳区块链电子发票系统累计开票量超过5800万张,日均开票量超过12万张,累计开票金额近800亿元涵盖零售、餐饮、交通、房地产、医疗、互联网等百余个行业,接入企业超过3.2万家。

存管领域的发展高速公路

存管是区块链最基础的应用,目前,在应用领域已经出现了证书保存先行的趋势,特别是在版权领域,通过版权信息上的链写入区块,以数字签名作为认证方式,通过加时间戳固化版权信息,促进版权信息的不可篡改的保存、著作权的所有流转信息都记录在其中,可以实现著作权登记、登记、确权、验证等全过程透明的著作权保护。 与其他应用以政府和其他国有机构为主导不同,存管领域目前以许多互联网企业为主、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等公司相继推出区块链在版权保护中的应用。 今年,存款领域方兴未艾。 进入了发展的高速公路。 截至

月底,我国共落地19个区块链存款项目,区块链在北京、深圳、浙江、上海、福建、四川、江苏等8个省市落地,北京、深圳创新企业聚集,研发实力雄厚,在5个项目中并列第一,福建、江苏、浙江分别是2个储蓄项目

在司法保存证的层面上、吉林法院、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国网区块链司法鉴定中心等机构均发布了相关APP,通过区块链技术提高了电子证据的有效性认证。 吉林法院建设“易执行-线索智能分析平台”、主要包括“鹰眼调查”、“失联修复”、“失信曝光”三大功能模块,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上链认证。 作为迄今为止最高法院的首个区块链试点,吉林法院表现十分突出,截至今年3月,吉林高省司法链平台证据数据量超过2.6亿、吉林省高省区块链节点数2个,上链系统数13个,核验总数21万。

另一方面,在知识产权方面,区块链已经具备一定的完善性和成熟度,腾讯、兴业消费金融、兴趣链等多家企业都在积极投身其中。 腾讯将发行区块链电子证据服务系统临时存款证明平台,接入深圳市先行公证处、北京市国信公证处、上海市徐汇公证处、成都市蜀都公证处、杭州市西湖公证处5家公证处。 趣链推出国内首家区块链视频版权保护平台“版钉平台”。 平台与浙江省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杭州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公证处等权威机构共同构建权威司法服务联盟,通过联盟共识的方式实现链上保存证据数据的多种互信证言。

此外,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上线了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区块链公众存款证明平台“浙江省知识产权区块链公众存款证明平台”旨在解决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运营和保护的“融资难”、“举证难”、“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首次发布了汽车数据可靠性证书区块链平台、一汽、上汽、长安、东风、北汽、广汽、长城、吉利、奇瑞、尼奥、理想、小鹏、特斯拉等多个协会会员单位均可免费提供可靠的数据服务。

可追溯性、能量等多点开花、百花齐放

除以上较强的区块链应用领域外,今年区块链也在能源、保险、娱乐、工业、物流等多个其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实体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能源领域,今年的区块链表现出色不仅在分布式电力交易、主体生态系统构建、能源智能化调度中的应用不断深入,支持碳中和战略实施的应用也开始出现。 以国家电网为例,是我国电力行业的龙头企业,国家电网积极探索区块链在电力能源行业的应用,其打造的国内最大的能源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国网链”支撑着电力交易、司法存款证、新能源等25大类近百项业务应用而且今年、其牵头申报的《面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能源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中国能源研究会技术鉴定。 在碳中和方面,苏州率先建立了第一个结合区块链开源技术的市级“数字碳账”,同时,天津排污权交易所发布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碳中和储证的产品,目前正在使用中。

但是,在传统追赶和农业方面,除了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展开了应用外,各省市也已经展开了研究。 河北省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推出“河北省特色农产品区块链跟踪平台”。 目前,该平台共接入农产品交易市场212家,入网商户9807家,上链品种3484家。 另外7月,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区块链韭菜”试点项目启动,推进区块链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管理。

应用百花齐放,呈现北浙苏沪粤五极格局(2021年中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报告产业应用篇_陀螺技术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