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欧盟对中国投资多少_币百科_智行理财网

2010年欧盟对中国投资多少

小智 0

欧易okx交易所下载

欧易交易所又称欧易OKX,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资产交易所,主要面向全球用户提供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资产的现货和衍生品交易服务,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为全球交易者提供高级金融服务。

APP下载   官网注册
谢祖墀:外资企业还会来华投资吗?

本文是高风咨询CEO谢祖墀博士撰写的文章,此文于2022年11月7日发表在香港《灼见名家》网站。外资企业会停止在华投资吗?或者他们会将现有的投资转移出中国吗?我认为是不会。对许多公司来说,聚焦中国市场是不可或缺的,并且在未来将变得更加重要。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外资企业不会再在中国投资,或者外资企业已经离开中国等说法一直甚嚣尘上。

中国欧盟商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022年1月至5月期间,由于受到中国疫情防控政策、俄乌战争及供应链风险的影响,考虑将当前或计划中的投资转移出中国的欧盟公司比例增加了一倍多,达到23%。无独有偶,有关美国公司的调查报告亦显示,在同一时期,由于劳动力不足和供应链问题,造成了他们公司产量下降。

外国直接投资仍有增长

然而,最新的资料显示,于2022年1月至8月之间,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实际达到1384.1亿美元,同比增长16.4%,中国对外出口达到3149.2亿美元,同比增长7.1%。

许多大型跨国汽车公司都表示会继续在中国进行投资。例如,大众汽车宣布投资24亿欧元成立合资企业,以打造一流的自动驾驶技术;宝马投资22亿美元在沈阳新建一家电动汽车工厂,同时亦将MINI电动汽车的生产线从英国转移到中国来;特斯拉正在考虑在上海建立第二家「超级工厂」;福特计划在中国成立一家新的电动汽车公司。

除了汽车企业之外,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集团将在广东投资建设一体化基地,预计到2030年,其在重化工领域的总投资将高达100亿欧元。而另一家德国化工企业科思创,亦计划在上海新建聚氨酯分散体和聚酯树脂工厂,投资总额达数千万欧元。德国光电技术领先企业蔡司集团,其中国的首次购地自建项目在苏州工业园区正式启动,总投资达到2500万美元。

在医疗创新领域,美国医疗器械公司Intuitive Surgical宣布将投资超过7亿元人民币(1.037亿美元)在上海建立其制造和创新基地,致力于为中国市场生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投资聚焦研发创新领域

当然,在一些行业里也有一些负面消息。例如,美国服装零售商GAP自2022年以来在中国多个城市大范围关店;瑞典服装零售商H&M因拒用新疆棉花,受到中国用户抵制,并于2022年6月关闭了他们在上海的旗舰店,尽管媒体报道自新疆棉风波后,H&M天猫旗舰店已经恢复运营,但其销量亦受到明显影响。另一方面,备受关注的半导体行业,由于受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其在过去数十年来建立的全球供应链正受到严重冲击,这亦对相关企业在华投资造成了破坏。

值得注意的是,外企对华投资有集中的趋势。根据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的资料显示,在过去4年中,欧洲对中国投资排名前10名的企业,占据了欧洲对华直接投资近80%的比例,其中德国三大汽车巨头大众、宝马、戴姆勒以及化工巨头巴斯夫4家企业的投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如今,许多大型外资企业已将中国视为知识、灵感和创新的重要来源。在政策、技术和需求模式变化的推动下,许多行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智能制造、先进医疗设备和金融科技等领域发展非常迅速,其国际影响力亦显著提升。

尽管过去的对华投资主要是用于传统制造业,但现在已有愈来愈多的外国直接投资聚焦于当地的研发和产品创新领域。例如,大众汽车与地平线在中国成立合资企业,主要用于加速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开发;戴姆勒总投资11亿人民币(约1.45亿欧元)成立中国研发技术中心,扩大其在华研发;美国医疗器械公司Intuitive Surgical将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以发展本土创新。

企业情愿采取应对措施而非退出

许多人抨击由于中国过于严苛的疫情防控措施,导致许多外资企业选择离开中国。虽然这些措施可能确实为企业经营带来了焦虑、不便甚至挫败的情绪,但这些感受大多停留在个人层面,若将个人感受等于公司决策或许有些牵强。事实上,大多数外国企业正在考虑采取相关有效措施来缓解由于疫情影响带来的供应链风险,而并非考虑直接退出,除非它们面对被迫退出这一情况。许多在中国建立了高效供应链的公司往往与其供应商集群建立了深厚的联系,而这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心血,这一现象在智能消费电子领域显得尤为突出。

我发现在中国有3种类型的外资企业。第一类是进入过中国市场并尝试经营,但没有取得成功,因此要么缩减规模,要么直接退出;第二类企业是那些有意或无意地触犯中国政府划定的「红线」的公司。中国消费者认为这些公司缺乏对中国的尊重,因此转而青睐其他品牌。其中一些外国品牌正试图卷土重来,但也有一些可能会因此彻底退出中国市场。第三类企业清晰的认识到中国市场对其业务的重要性、以及对其全球业绩与竞争力的提升。这类企业中,尤其是规模较小的企业,可能还在等候机会,但规模较大的企业却已意识到他们必须继续致力于中国市场,以免失去整体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

因此,外资企业如何看待它们在中国的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和它们所处的行业。对许多公司来说,聚焦中国市场是不可或缺的,并且在未来将变得更加重要。虽然我们不能忽视产生重大黑天鹅事件的可能性,这些事件虽然可能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但是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最终重要的还是商业逻辑。

所以,外资企业会停止在华投资吗?或者他们会将现有的投资转移出中国吗?我认为是不会。


作者简介
谢祖墀 (Dr. Edward Tse)是高风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兼CEO、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客席教授、长江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香港大学SPACE企业研究院客席教授及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未来委员会成员、香港国际金融学会创会理事以及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公司顾问委员会成员等职。他的咨询工作生涯于1988年开始于McKinsey公司的美国旧金山办事处,之后他于1990年初回到大中华区。谢博士是中国管理咨询行业最早的从业领军人物之一,在过去20年中,他曾带领两大国际管理咨询公司(BCG和Booz)在大中华区的业务。为包括国内外的数百家企业提供过咨询服务,涉及在华商业的各个层面,以及中国在世界的角色。他曾为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以及中国政府不同层次的机构提供过战略、国有企业改革和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建议。他已撰写数百篇文章以及六本书籍,其中包括屡获殊荣的《中国战略》(The China Strategy,2010年)、《创业家精神》(China's Disruptors,2015年)和近期出版的《变局思维》(Strategic Thinking in the Era of Mega Changes)(2022)。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士、硕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博士、MBA。

相关内容

2010年欧盟对中国投资多少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