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比黄金简单(外汇和黄金价格)_币百科_智行理财网

外汇比黄金简单(外汇和黄金价格)

小智 0

欧易okx交易所下载

欧易交易所又称欧易OKX,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资产交易所,主要面向全球用户提供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资产的现货和衍生品交易服务,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为全球交易者提供高级金融服务。

APP下载   官网注册

巴西政府周三表示,巴西已与中国达成协议,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以本币进行贸易。多国媒体均争相报道这一消息,有的媒体甚至认为这意味着“美元霸权的终结开始了”。

虽然笔者并不认为这一定代表着美元霸权的结束,但是如果大家关注国际贸易结算比例和各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占比,就会发现“去美元化”的危机一直存在,而且大家也在一直努力地运作这事,但是每次美国都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代价就是后续的美元霸权越来越脆弱,整个国际金融系统越来越复杂。

那么这个过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且容我细细道来。

首先,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是在二战后确立下来的,在当时来说,金本位制度乃是国际上相对通行的货币制度,至于这种情况是如何形成的,过程比较冗长,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见我的这个回答: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外汇储备?

简单来说,美国远离欧亚大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本土都没有遭到战火侵袭,因此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与相对稳定的后方生产成为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最大获利者,在战时贸易中大发横财。而当时国际贸易所认可的硬通货乃是黄金,这导致二战之后美国政府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储备持有者:

霸权将逝——为什么这些国家要抛弃美元?

那么两个简单的小事实出现了:

第一,金本位制乃是两次世界大战前各国所认可的货币制度;

第二,在二战之前,英镑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但是英国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元气大伤,黄金储备大量流出,已经无力维系金融霸权地位了。

战争结束了,所以国际贸易要搞起来了。要搞国际贸易,大家就需要用硬通货换物资——然而黄金都在美国人手里,二战后欧洲打成一片白地所以工业生产能力也在美国人手里,这就形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你拿啥换我的物资?

纸币?没有充足发行金准备的纸币那™不就是一张白纸吗?你拿白纸换我物资我也不干啊!

所以美国人顺理成章地要求开会讨论安排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开会的地点呢,定在了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公园,在会议上,英美两国各提出了一个方案,那么英国这边做方案的呢,是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资本主义救世主、宏观经济学亲爹凯恩斯。

凯恩斯的主张是成立一个“国际清算同盟”,由这个同盟发行“世界货币”,世界货币与黄金进行单向挂钩——各国可以用黄金来兑换世界货币,但是不能用世界货币来兑换黄金;然后各国央行在这个同盟开户,进行国际贸易的时候呢,从这个户头进行结算。那么为了避免各国滥发货币导致货币贬值,各国的货币必须强制与这个世界货币进行挂钩,如果汇率发生变动,必须由同盟理事会进行批准。

既然要开户,那肯定就涉及到一个初始账户额度的问题。凯恩斯表示这个好办,咱们按照二战前三年的进出口贸易平均值来进行计算各国的货币额度配额——那么咱们前边说过,英国人那时候拥有国际金融霸权,带英帝国当时是国际贸易的绝对主力,所以这么一算,英国自己就占去了16%的货币配额,加上其他的英联邦国家,能占到这个配额的35%。

空手套白狼了属于是。

美国人表示这不行。

我踏马的拿着天量的黄金储备,全世界80%以上的金子都在我手里,你带英帝国穷到底掉,还能让你红口白牙就拿走35%的份额??

所以美国人提出了一个新的计划,这个计划表示大家要一起建立一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奉美国为老大,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官方价格为 35 美元兑换 1 盎司黄金,或者 1 美元兑换 0.888671 克黄金,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则跟美元挂钩,汇率固定,不得随意变动——平时最多可以上下波动 1%,超出这个限度政府就要出手维护汇率稳定。

要是你国内真发生什么大事了,可以在 10% 的范围内波动,要是超过这个比例,就得到 IMF 开会去讨论了。

大家还要共同帮助老大维护美元与黄金的稳定兑换价格。

凯恩斯表示你这计划有漏洞,美国人表示我有200亿刀的黄金储备。

凯恩斯表示你这个体系不能自洽,美国人表示我有200亿刀的黄金储备。

凯恩斯表示我是超NB的宏观经济学家,相信我我的计划肯定是有利于国际金融秩序稳定的,美国人表示我有200亿刀的黄金储备。

这就没法谈,所以撕来撕去,最后大家也就同意了按照美国人的意思来了,这就是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咱们来看看这个框架的伟大之处。

比如说法国同时跟英国、美国、刚果布拉柴维尔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的国家做生意,那么一般来讲,是不可能我向一个国家出口多少就正好进口多少的,对吧?

可能我向英国进口了价值 20 亿美元的货物,却向英国出口了价值 100 亿美元的货物,那么这 80 亿的差额怎么解决?

在金本位时代,这事相当好办——让英国人直接给我价值 80 亿美元的金子不就得了么!

但是一旦金本位没了,这事就很难办了:你直接给我英镑,我是不太想收的,谁知道是不是你私下印出来给我的?

而英国人也没办法直接给法郎——法郎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咱们之间没做过那么多贸易,我上哪搞那么多法郎呢?

更关键的地方在于,假如我跟几十个国家做交易,那岂不是要平时就准备出来几十种货币?

那么现在有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问题就好办了!

英国人可以直接支付美元——大家都认——也可以支付英镑。

那么法国人是否会担心英国人滥印英镑专门来坑自己呢?一般来说是不会的,因为「各国货币则跟美元挂钩,汇率固定,不得随意变动」你要是滥发货币就会造成货币贬值,引起汇率波动,到时候大家会逼着你把帐给平了。

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考虑到各国的实际情况,《协定》作了「过渡期」的规定。
《协定》规定了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那么要是我某一年内进口的太多、出口太少,外汇不够了怎么办呢?

没关系,IMF 贴心地给你提供了借贷服务。

这个借贷当然不是无上限的,IMF 成立的时候各国根据自己国力跟国际贸易比重向组织交了份子钱,所以当某国某年国际支付出现问题的时候,他可以向 IMF 借贷其缴纳份额的 25%——累积不得超过所缴纳份额的 125%,用于平帐,日后再把这钱给还回来。

所以说这个时期各国的主要外汇储备当然就变成了美元,而美国人则像个渣男一样享受着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之后的各种好处而不负责——理论上来讲,调节汇率平衡这事是由其他国家负责的,美国人则可以肆意滥发货币,反正大家战后重建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各种设备,美元这东西只会嫌少,不会嫌多。

所以在一段时间内,这个体系运行得相当给力。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到 1949 年,欧洲和日本因为战争导致经济处于瘫痪状态,国际储备近于枯竭。
这些国家为了恢复生产、重建经济,不断从境外进口技术和设备,构成了对外汇的强烈需求,尤其是对美元的强烈需求。
在这个期间,美国的商品和劳务收支都在 60-70 亿美元之间,其中 1947 年高达 115.3 亿美元,美国政府的对外援助和资金转净额都处在 50 亿美元左右,美国的黄金储备也一直处于上升阶段,而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总额一直在下降。
美元在世界上的紧缺以及美国黄金储备的增长保证了美元的稳定性及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优势地位。

然后……还记得咱们前边说过,美国人的方案其实逻辑不自洽、远不如凯恩斯方案吧?

那么到底是哪里不自洽呢?很简单: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进行国际贸易需要使用美元,那你美国是不是就要长期输出美元、确保海外各国有足够多的美元可用才行?这是不是就意味着美国必须长期在国际贸易中保持逆差?

可是长期国际贸易逆差,意味着该国的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这会给货币带来贬值压力——也就是说,长期贸易逆差会要求美元贬值。

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了美元与黄金挂钩,不能随意贬值,同时一个国际储备货币本身也必须保持币值稳定才行。

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难题”。

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

特里芬是个美国经济学家,他在60年代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同时这也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只是一个时间问题。那么美国人是怎么应对这个问题的呢……

很简单:拖。

美元不够了怎么办?印呗。

钱么,纸么,花么,印么!

什么?你问我拿什么担保?

我可以发行国债进行担保啊!

什么?你问我国债到期了怎么办?

发行新国债呗……

你们还敢看着美元崩盘是咋的?

于是美国的国债越来越高,相反,黄金储备则越来越少。

大家开始慌了。

霸权将逝——为什么这些国家要抛弃美元?

美国负债与黄金储备变化图

美国装作无事发生,一方面加大美元供给,另一方面依然宣称美元与黄金挂钩绝对稳妥——那™我拿美元换黄金,你敢换不?

1965年,法国首先点炮,将美元储备换成黄金;然后各国纷纷跟进,美国左支右绌,破绽连连,最后在1971年西德宣布退出布雷顿森林体系,马克应声大涨,美国通胀率持续飙升,失业率暴涨,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

不玩了。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发表电视讲话,表示关闭黄金与美元的兑换窗口、进行工资和物价管制,同时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以稳定汇率。

这个叫做“尼克松冲击”,相当于美国人主动违约,拆掉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这之后经过数年的大撕逼,1976 年 1 月美英法等二十国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举行会议修订条款,达成了《牙买加协定》。

这个牙买加协定简单来说,就是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应该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而且美国你不能继续做渣男了!你要以后也得负起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责任来!

这个协定充分体现了现代国际政治的智慧结晶,那就是宏观愿景讲了很多,实质性有约束力的东西 P 都没有(其实还是有一点的),因为这个协定完全没有对本位货币及其约束机制、统一的汇率制度、国际收支调节机制进行强制约束,所以实际上等于什么也没说……

不过,为了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大家还是在 IMF 的框架内做了一点事情,那就是……

把当年凯恩斯的方案给捡起来了!各国一起维护一个叫做「特别提款权」(SDR)的池子,这个池子价值 390 亿美元,各国按照一定比例出资构成这个池子,一旦各国汇率发生变动,则可以动用自己的特别提款权来稳定汇率。

为什么依然是美元呢?其实可以不是的,70 年代美元经历了大幅度波动之后,各国都已经开始逐步着手调整自己的外汇储备了,此时恰好德国跟日本经济强势上升,两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也不断扩大,所以马克跟日元也开始逐渐成为了国际储备货币的有力竞争者。

但问题在于……

这俩是二战的战败国。

你搞经济没问题,但是搞别的,力有不逮。而70年代世界经济遇到的一个巨大挑战,是石油危机。

大家都知道,石油乃是工业的血液,而中东乃是世界上的主要产油区。偏偏中东这地方自二战之后就不太平,以色列跟阿拉伯国家人脑子打成了狗脑子,在1973年,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表示狗日的你们这些西方国家用老子的油,还™支持以色列,老子决定不卖你们石油了!

本来谁怕这事,都轮不到美国害怕这事,因为直到二战,美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问题在于随着石油的不断开采与工业规模的扩大,到了20世纪中叶美国自产石油已经没法满足国内需求了。所以石油禁运一出,西方国家的经济随之衰退,这时候美国发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咱可以把石油危机跟美元问题捆绑,一块解决掉啊!

逻辑呢,是这样的。

西德和日本虽然在经济上发展很快,但是他们严重缺乏国际政治干预能力,这使得他们不可能对中东地区施加有力的影响。

而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石油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宗贸易商品,基本上能够影响国际经济走势。

而中东地区毫无疑问,是世界上的主要产油区,这里的石油产量能够直接决定世界石油价格。

也就是说,假如美国能够控制中东地区,就能够变相控制油价;控制了油价,就等于捏住了欧洲和日本的命根子——而且最妙的是,日本和西德都是战败国,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对中东地区进行军事和政治上的干预。

这就是经典的石油——美元体系。

简单来说,美国 1974 年跟沙特达成协议,约定沙特央行可以在正常的竞拍机制之外购买美国国债,而美国则提供国债收益的保障;同时美国对沙特提供军事保护,向沙特出售各种先进武器。

而作为回报,沙特则以美元作为石油出口的唯一定价货币

为什么是沙特呢?

原因很简单,美国人意识到,自己并不需要控制所有的产油国,而只需要控制住最大的那个,让他在世界石油生产中发挥一个缓冲器的作用,随时填补上其他国家下降的产能,就可以间接控制住国际油价了。

而 70 年代沙特拥有世界石油储量的四分之一,石油产量占世界的 8%,其石油产能与出口额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因此沙特选择了以美元作为石油出口的唯一货币之后,其他国家纷纷跟风效仿,与石油挂钩的美元成为了世界上最坚挺的货币。

其结果就是,无论是哪个国家,只要他还需要石油,就必须储备大量的美元。

而咱们知道,石油是现代大宗商品之王,其交易额等同于其他所有大宗商品之和,它也是现代文明最重要的基础资源——甚至没有之一。

所以无论是哪个国家,想要正常过日子就都得储备美元,用美元来购买石油,所以到了 20 世纪末,各国依然需要大量储备美元。

历史沿革+石油——美元体系,导致美元成为了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结算货币。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石油——美元体系奠定了美元霸权的基础,那么这些卖石油的国家所持有的大量外汇储备,难道就没有贬值的压力么?

当然有啊!

1974 年以前,产油国存放资金的传统形式主要是用美元及英镑活期存放到美国、英国和瑞士的商业银行。
1973 年在美国和欧洲银行存款的利息达 20 亿美元,1974 年约 50 亿美元。
与此同时,由于 1971 年和 1973 年美元贬位,产油国的损失据各方面估计为五亿到 7 亿美元。
此外,由于用以存款的资本主义货币购买力下降,它们每年都受到亏损,结果它们的货币积蓄在 1974 年以前平均每年贬值 4-5%,1974 年和 1975 年为 7-8%。
还有由于银行倒闭可能使产油国部分资产遭受损失。

美国老爷是体面人,既然让你上了我的车,那就肯定要给你点好处。

所以美国采取的措施,是对中东产油国(以沙特为首)开放金融市场、向中东国家大量出售先进武器跟技术,甚至直接让中东国家参与自己的国内投资,以从中东吸纳天量的资本,并让这些资本在金融市场上赚钱。不仅如此,美国还直接插手中东事务、锄强扶弱,维护地区稳定(并不),确保中东这些产油国有动力把这个石油美元游戏玩下去。

而作为金融霸权的回报,美国人从这个游戏中得到的好处就多了:82年之后美国的经常项目年年逆差,资本项目年年顺差——这个逻辑就是我花美元买你的实体货物,然后用债券跟股票这些东西回收美元。

霸权将逝——为什么这些国家要抛弃美元?

1960—2010 年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十亿美元)

美元是印出来的,工业品是你996造出来的,这谁顶得住啊。更妙的是金融市场一秒钟几千万,你的投资说没就没,三亿件衬衫换来的绿纸在股市里可能几个月就亏没了,政府行为不能如此没溜,只好去买美国国债——你以为中国喜欢买美国国债吗?所以各国也不是没想过换个玩法,把美元霸权给挤出去。

1999年,欧元诞生——这意味着欧洲内部的贸易结算从此有了统一的货币,可以不用美元了。于是一夜之间,美元的贸易结算量就被砍掉了1/3。在这之后的二十年里,欧元一直都是美元的主要竞争对手:

霸权将逝——为什么这些国家要抛弃美元?

1999-2019 年全球出口贸易份额与结算货币占比的比较

然而欧洲乃是跟美国一起取得冷战胜利的盟友,因为欧元诞生就把盟友给揍了这事说不过去。所以美国人严防死守的另外一个点,在于严密控制欧元与石油之间的结算。然后……

2000 年 11 月 6 日,萨达姆宣布伊拉克的石油贸易结算将由美元改为欧元!这之后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蠢蠢欲动。

干他!!!

霸权将逝——为什么这些国家要抛弃美元?

于是萨达姆风光开席,萨达姆政权倒台之后,新政府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结算标准从欧元改回美元。

所以如果你说“去美元化”指的是降低美元在国际贸易中影响力的话,那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这种“去美元化”一直在进行。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导致美元失去了各国认可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地位。

石油——美元体系的建立让美元以另外一种方式成为了非强制性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欧元的诞生直接砍掉了超过1/3的美元结算份额。

美国于是盯死了石油与欧元之间的贸易结算,出头鸟萨达姆被扣上了“怀疑持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帽子,被美国人弄死了。

单即便如此,美元在国际货币结算中的份额依旧在不断下降,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的近似100%,到80年代初的80%左右,再到今天的40%左右,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去美元化”过程。或者我们可以说,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至今,一部国际金融史也就是一部“去美元化”的历史。

当然,如果你非要把“去美元化”理解成在国际贸易中彻底废除使用美元,那我估计有生之年咱们都未必能看到这一幕了。

以上。

相关内容

外汇比黄金简单(外汇和黄金价格)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