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的参考文献(融资的参考文献近三年)_币百科_智行理财网

融资的参考文献(融资的参考文献近三年)

小智 0

欧易okx交易所下载

欧易交易所又称欧易OKX,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资产交易所,主要面向全球用户提供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资产的现货和衍生品交易服务,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为全球交易者提供高级金融服务。

APP下载   官网注册

票据业务是指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业务。企业开商业汇票的过程是一个融资过程,若被银行等金融机构承兑会成为银行承兑汇票,若被非金融机构承兑会成为商业承兑汇票。按照央行2009年颁布的《电子承兑汇票业务管理办法》,电子商业汇票分为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和电子商业承兑汇票。

2016年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以来,在票据市场创新中不断推出新业务,服务经济和金融,为商业承兑汇票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新形势下票据市场创新与商业承兑汇票发展机遇

(一)电子商票提高银行与企业间管理资金的效率

2019年,电子票据在全部商业汇票签发量中占比已达96%,银票在票据承兑余额中占比为86%。银票因基于银行的信用,流动性和市场认可度较商票高。但是企业向银行申请银票承兑往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相比直接开立商票付款占用了一定的自有资金。若能解决商票流转的问题,企业更有意愿开立商票进行支付结算。商业承兑汇票通过网银即可开立,不受企业规模的限制,签发手续简便。随着电子票据的普及,企业通过票据融资效率非常高,开立电子商业汇票对于急需现金流的企业既可得到较为便宜资金,于企业、于银行、央行都有利。

(二)应收账款票据化

发展应收账款票据化,通过电子商业汇票将应收账款票据化,再通过贴现等融资方式,转化为现实的现金流。商业承兑汇票具有电子化、期限灵活、交易便捷、成本较低的优势。因此,发展应收账款票据化有助于企业盘活存量,加快资金的应用速率。从供应链金融票据化的应用层面而言,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赊销商品时采取票据结算的应收款项,进一步发展应收账款票据化,可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中嵌入票据的支付功能,并解决资金流转难题。


(三)标准化票据

2020年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自2020年7月28日起实施。标准化票据的推出,打通了服务中小微企业、供应链企业的渠道,使得中小微企业在贴现之外增加了新的融资渠道。具备市场需求的是商业承兑汇票的标准化票据业务,因其发行效率高、成本低等特性,商票也已纳入了标准化票据基础资产,这体现了商业承兑汇票的支持。

第一,以未贴现商票作为基础资产的标准化票据实现了从同业信用到企业商业信用的转换,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未来将引来巨大发展;而其中的增信措施缓解可有效打消投资者顾虑,助力中小企业顺利融资。第二,商票纳入标准化票据基础资产将实现中小企业与货币市场的直连和对接,企业实现低成本融资。票据产生于供应链,并且广泛运用于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之中。中小微企业运用商票先把供应链中的应收应付票据化,再利用标准化票据将票据标准化。标准化商业承兑票据有助于打通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两个主要融资市场,引入更多投资人群体,实现商票的价值发现功能,从而帮助中小企业间接实现“直接融资”,帮助企业实现低成本融资。


(四)供应链票据平台,票付通,贴现通等票据科技发展

上海票据交易所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打造推出了供应链票据平台,创新供应链票据技术,实现票据等份额的签发、流转,使企业可以用票据灵活支付。电子商票可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物流的四流合一,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因赊销占款而急需现金流的中小外贸企业,可借助电子商业汇票贴现快速获得短期、低成本的融资。突破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应用,推进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开展。打通银企通道,商业承兑汇票通过银行企业网银与企业网络平台打通,实现供应链、产业链、贸易链的线上操作。一是参与主体多,更方便农业供应链、工业供应链、流通供应链通过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快速组链,企业利用商业承兑汇票解决账款拖欠、资金流转等问题,缓解供应链上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二是以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为媒介,使得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商业银行、相关企业开展合作。三是由于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将自带参与主体绿色及涉农标志,更有利于深化调控作用,推动绿色票据、绿色供应链业务的发展。

“票付通”是上海票据交易所(下称“票交所”)基于供应链、B2B电商业务场景向企业提供的线上票据支付产品,为企业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线上账期支付工具,旨在为企业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线上账期支付工具。“贴现通”则是票交所为解决企业在疫情期间难以通过线下银行网点办理票据贴现业务的现实困难,而推出的线上创新业务。此外标准化票据也值得外贸企业予以关注,2020年7月28日,《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商业承兑汇票被正式纳入标准化票据基础资产,自此,企业在传统的票据贴现之外将获得新的融资渠道。

传统贴现模式下,持票企业贴现询价往往受制于地域和人脉限制,只能向当地有限的金融机构询价,由于银行授信额度、信贷规模、贴现价格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难以找到满意的贴现银行。在“贴现通”业务模式下,企业可以向全国范围的银行询价,扩宽了贴现渠道,票交所能够整合全国金融资源,促进价格发现机制,大大减少企业的沟通成本,大大缓解票据信息不对称。此外,为实现票据“银行秒贴”,商业银行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打造票据“秒贴”平台,为企业包括外贸企业票据融资建立快速通道,会更有力服务好外贸企业。

票据融资渠道便捷化,借助银行秒贴、票付通、贴现通实现支付融资流转,国家监管层鼓励票据服务实体经济需求,票付通、贴现通都是为票据电子化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便利信用交流,加强政策支持,为推动电票服务。

综上所述,供应链票据平台、票付通、贴现通、标准化票据、商业汇票信息披露、账户主动管理、商业银行秒贴,票据池、企票通等深度票据服务均为新形势下商业承兑发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商业信用顶层设计再塑,推动商业承兑汇票服务高质量经济发展


(一)转变观念,发挥商业信用作用

商业信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Jun “QJ” Qian等,2019),但是企业在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上往往不一致,从而使商品流转和货币流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脱节。商业信用在商品销售过程中,通过企业之间相互提供商业信用,可以保证社会生产链条顺利进行。尤其是对于资金有限的企业,相比金融机构来说,产业链供应商优势是能在最大程度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

票据是与实体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金融工具,尤其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商业承兑汇票本质上是商业信用流通和信用传递的工具,优质核心企业通过签发商票将自身信用输出并辐射到企业生态链中,能够有效缓解中小企业授信难、融资贵的问题。目前全国使用票据的企业超过260万家,中小企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二[1]。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票据则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所产生的最有代表性的信用工具,(汤莹玮,2018)。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人不同,决定了商业承兑汇票是商业信用,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信用。历史上,我国更加重视银行信用,且一定程度上银行信用几乎等同于国有信用,因此票据信用对银行信用的依赖性过强,造成票据市场品种结构不合理,呈现银行承兑汇票占绝对主导、商业承兑汇票发展受制约的不均衡特征。商业信用基础薄弱是制约商业承兑汇票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票据市场过度依赖银行信用,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据主导地位,以企业信用为基础的商业承兑汇票的市场份额仍较低,融资成本较高。截至2019年12月银行贴现的商票贴现成本平均高于银票贴现成本170BP,还不包括大量商票通过企业或民间资本等方式贴现,实际商票贴现成本与银票贴现成本的差距应当高于170BP。

目前我国商业信用体系不健全,缺乏与企业商票相关的信息披露、数据统计、违约处置等有效的顶层设计,受制于一些制度设计与监管、市场信用环境等内外部因素,商业承兑汇票市场依靠市场力量自发完成过渡至“商业信用的自主发展阶段”已经遭遇瓶颈。商业信用制度发展是战略时代背景,推动相关制度体系的修订完善,促进票据市场理念转向防风险与风险充分定价。社会商业信用体系也是商业承兑汇票市场发展的基础,发挥商票作用需要转变观念,发挥商业信用功能,减轻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企业成本,减少银行信用贷款,减少货币发行,缓解企业融资难和贵的问题的,同时发展商业承兑汇票反过来能有效推动整个社会商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二) 发展商业承兑汇票融资功能属性,激活商业信用

由于票据立法原则等顶层制度设计的不同,票据的“结算属性”和“融资属性”也随着市场环境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出现了一些实质上的融资性票据,我国短期融资券与欧美发达国家发行的商业票据性质相同,少数企业近年来依赖签发商业承兑汇票弥补短期流动性资金缺口,发行利率超过20%以及更高,与美国高收益商业票据类似。总体上目前我国票据市场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而美国等成熟市场商业承兑汇票的存量余额及市场流通量均远超银行承兑汇票。

伴随着票据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承兑汇票也在慢慢兴起,企业不再单一的依靠银行承兑汇票,这使得企业凭借自身的信用及资本获得新的融资方式,商业承兑汇票作为一种企业的支付结算和直接融资工具,在盘活企业应收应付账款、解决供应链融资、促进融资票据化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企业使用商票,可以延迟其支付货款的时间,节约资金使用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发展票据的融资功能。现有文献表明,商业信用能够作为银行贷款的替代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同时,商业信用也是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时期重要的资金来源。Fisman和Love(2003)发现,在金融市场欠发达的经济体中,处于高度依赖商业信用行业的公司规模增长更快。Cull等(2009)认为,商业信用为那些被传统融资渠道拒之门外的公司提供了一种替代性融资渠道。Demirguc-Kunt和Maksimovic(2001)表明,商业信用在法律体系不完善的国家更为普遍。最近的研究表明,尽管商业信用的初始固定成本很高,但当商业链条和商业网络形成后,商业信用的平均成本可以低于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的成本。这不仅在新兴经济体中得到验证,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同样适用(Giannetti Burkart Elligensen,2011;Giannetti和Yu,2007;Kim和Shin,2007)。相较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商业信用市场的发展仍显滞后。未来随着票据主体商业信用被激活,商业承兑汇票开票量将大增。票据主体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的情况随着标准化票据推出,有所缓解。信用定价更加透明化,与此同时,票据本身所具有的融资功能也使得企业更倾向于接收商业承兑汇票。


(三) 贯彻落实国务院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规划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加强失信惩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诚信建设”。2020年5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以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为牵引持续优化政府服务,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和新型监管机制。2020年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研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时指出,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将对信用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发展商票提供了基础。

1、引入担保基金机制,提高商业承兑汇票信用

中小微企业方面,目前在交易性票据中,银行承兑汇票占比高达82%,商业承兑汇票占比仅为20%左右,银行承兑汇票“一家独大”的状况限制了小微企业票据融资的规模和范围,也不利于我国票据市场的多元化发展。目前全国使用票据的企业超过260万家,其中90%以上是民营小微企业,中小企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二。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且市场缺乏一套完整的社会信用监督体系,影响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商业承兑汇票票据融资的态度。引入中小企业担保基金机制,提高商业承兑汇票信用,由财政及国家和省地担保基金贴息和担保,可以起到缓解许多实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的效果。财政对承兑汇票到期垫付应予以一定比例支持,对贴现资金可给予一定的贴息补贴。国家和省地市担保基金可以给予承兑保证。发挥财税担保基金作用,支持发展电子商业承兑票据,服务实体经济既可以使实体经济得到保障,又可以相对较少支出得到更多的实际支持,使得商业承兑发挥四两拨千金作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方面,根据我们测算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和商业承兑汇票余额相关性达到60%以上,如四川、湖北、广东等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总量较大,同时商业承兑汇票余额也大,比如东部沿海地区整个商业金融环境较好,商业承兑票源比较丰富。引入担保基金机制,着力各地区创新工业企业商票业务模式,着手解决商票市场流通难题,结合票交所与金融科技搭建商票企业信用体系,推动商票承兑汇票市场发展,提高工业企业企业使用票据的意愿。

2、各省市建立商业承兑信用平台

推动商业承兑信用平台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政府部门和人民银行基础设施和金融机构各个方面需要大家发挥合力,商业信用达不到公开透明,企业与企业间、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商业承兑汇票兑付环节的风险难以控制。中小企业普遍存续时间相对较短,财务制度大多不够完善,这些都会影响到企业资信,进而增大企业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的难度。我国《票据法》规定,商业票据的开立必须建立在真实交易的基础上。相较于商业银行,普通企业很难获取其他企业的资信信息。企业之间的信用体系大多建立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因而,中小企业以商业承兑汇票作为实际付款方式严重不足。

票据电子化时代的发展,发挥电子商业承兑票据服务各省市地方企业的积极作用。在解决商业承兑汇票票据市场仍存在贴现环节信息不对称。建议由工信部门与央行各省分行总部牵头,商业银行参加,首先摸清商业承兑汇票底数以及可能企业信息,各省市可以借助票交所推动对开票企业信用状况的研究、评估和评价,促进对企业征信体系的完善,各省市建立商业承兑信用平台,归集信息并推动票据评级体系的建设。国务院、央行、银保监会、票交所都表示,在政策上支持推动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并且国务院发文适当降低银行对信用良好企业的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长三角地区各项票据业务量在全国占比三分之一左右,这个为票据业务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长三角地区的相关部门可以加强政策的引导,对长三角地区重点城市、重点行业、重点推进领域的商业承兑汇票要做到心中有有底数后,可以通过搭建商业承兑信用平台,建立协同机制和推动机制,然而总结推广逐步开展。

3、银行积极发展保贴与担保,同时规范高比例担保票据业务

票据的流通性取决于票据承兑人的信用等级,信用级别越高的商业汇票,其流通性越强,流通性差的商票贴现利率高企,增加了持票人融资成本,没有银行做保贴的商票更难以在市场上流通,因此企业往往不愿意接受商业承兑汇票。曾经一度出现商票与银行开具的商票保贴保函一起流转的情况,但贴现银行无法辨认保贴保函的真伪,不支持非授信企业的商票贴现申请,收票企业只能向商票授信银行申请贴现,因此商票保贴保函逐渐从市场退出。

从企业端看,出于支付目的的企业,签发电子商票流程上看只需得到供应商的认可;而出于融资目的的企业,电子商票的签发则要得到银行的认可,取得银行保贴或保证额度。鼓励商业银行按照区域商票指导意见要求,向上级行积极争取对授信客户进行商票保贴、保兑服务,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创新商票产品与服务,对有授信规模而没有使用的企业,鼓励其开商业承兑汇票并提供保兑服务,降低客户财务成本。银行担保,同时规范高比例担保票据业务,商业承兑汇票将在良好的信用环境中,摒弃过去的兑付风险过度担忧。


4、发挥企业信用大数据功能,解决企业直接承兑障碍

对于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因企业未直接接入票交所,需要开户行先核实承兑人账户资金余额,若足够支付票据到期款项,承兑人开户行代理承兑人进行到期付款操作,发展商业信用鼓励企业利用票据直接融资,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偿债能力受限且普遍缺乏公开市场发行产品的经验和能力,以商业承兑汇票进行直接融资常常又回到仅能以银行票据贴现业务来实现。

金融科技创新为票据市场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业务的发展,借助企业信用的基础数据库以及大数据票据交易监控电子票据产品,解决企业直接承兑票据障碍,同时,此解决比如企业个性化特征比较明显、价格形成机制较为复杂,商业承兑票据标准化程度不够等问题。


5、工信部门牵头,设立白名单企业标准并推广

商业承兑汇票拒付率相对较高,波动较大,企业年末资金紧张有关,一般在年末违约拒付比例较高,下一年度第一季度有所回落。从金额上来看,大额商业承兑汇票的拒付率较高,表明较大面额的商业承兑汇票易引致债务人发生道德风险,从而发生拒付,虽然中国人民银行会定期发布违规签发商业承兑汇票的出票人警示名单,但是相对应的惩戒措施不足,违规签发商业承兑汇票的出票人违约成本低,违约概率大。许多银行担心商票到期企业不能兑付会形成新的不良资产,一些银行只认可在本行系统内已建立信贷关系且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实行白名单制管理,商业承兑汇票的市场认可度也较难提高,导致商业承兑汇票市场整体发展速度缓慢。建议由工信部门牵头,统筹安排,明确商业承兑汇票发展目标,设立白名单企业标准,前期白名单的企业也多为行业排名靠前或市场认可度较高的大型企业,总结并推广。


6、规范发展商票信用评级市场

目前商票评级是一个空白,目前无论是基于商业银行自身或者外部的信用评级,银行承兑汇票的信用评价机制已经非常成熟,但商业汇票的信用评级和评价机制大多依赖商业银行内部自身的信贷评级系统,市场化的商业信用评价体系尚未形成。评级体系建设滞后是商业承兑汇票发展受到制约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票据市场信用体系不完善,在整个供应链中,只有一些信用较好的大型企业才能签发具有流通价值的商业承兑汇票,严重阻碍了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特别是商业承兑汇票,只要解决信用问题,对于企业是便利支付、便利流转、便利融资、便利应收账款优化结构、便利效率提高和便利减少成本的重要金融工具。

第一,商标的信用评价和完整性和准确性,取决于数据质量和指标体系。2020年上海票交所搭建了商业承兑公示信息披露平台,为下一步推进发展构建商票信用体系创造条件,2020年四季度末央行和票交所就商业汇票信息披露事项,发布了《关于规范商业汇票信息披露的公告和细则》,规范承兑人商业汇票信息披露,建立承兑人信用约束机制,以改善实践中商业承兑汇票因信用问题导致其流动性和融资便利性较低问题。为规范发展票据信用市场,商业承兑汇票服务中小微企业,为解决商票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加强商业汇票信用体系建设创造了基础条件。

第二,利用票交所商票披露机制及电票系统大数据推动商票评级发展,利用票交所这个平台,建立信用评级标准或者信用积分制度,实现评级信息公开可查询,推动票据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商票信用评级体系应包括付款企业评级、整张票面评级和商票市场专项履约指数,也包括票据存托机构、经纪机构、评级机构、承销商及投资机构等的成熟以及分工配合。

第三,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并引入社会征信服务机构,对所有商业承兑汇票的承兑人、保证人的兑付履约行进行公开评级,以此降低票据受让人的授信风险和授信成本,提升交易的便捷性。

第四,加强增信措施缓解可以有效打消投资者顾虑,目前出于合法、合规考虑,目前票据市场有效统计信息并披露的数据较为有限,远不能满足市场参与者的需求。增信措施助力中小企业顺利融资,形成较为完整的经济社会票据信用生态环境,也为应收账款票据化创造发展条件。


四、建立健全长效票据风险管控机制

目前,票据市场以银行信用为主、商业信用为辅。近年来,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和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中小银行的信用风险凸显,对于票据市场的稳定发展来说,建立健全长效的风险管控机制非常重要。需要优化商业票据交易制度、信息披露、违约处罚等顶层设计,使投资者更好地识别和控制风险。

1、商票信息披露要求提升基础上建立失信违约惩戒机制

对于商业承兑汇票,由于承兑端是企业自发行为,缺乏第三方监督复核,信用风险相对较高。去年,中国人民银行就商业承兑汇票信息披露有关事宜发布了第19号公告,自2021年8月1日起生效,这意味着企业商票信批“强约束”机制被正式确认。商业承兑汇票的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提升,有助于在保留商票开票和融资便捷性的同时,帮助市场参与者防范信用风险,为票据市场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在商标信息披露的基础上建立失信违约惩戒机制,对于严重失信违约行为取消其准备了资质,并进行公开的披露,形成制度化的约束和惩戒机制。

2、完善票据市场风险定价机制

同时完善票据市场的风险风险定价机制,让不同的信用风险逆差在各市场中得到充分的反应。比如不仅让主体违约的信息体现在商票市场的情况下,也要快速及时的反映到信用主体的整个金融市场产品的定价上,让让市场参与者用脚投票提高商票的违约成本。做到这一点既需要整个票据市场的内在性循环,也需要建立与票代建市场与其他子市场的互动互联。

近年来发生的票据违规案件、假票事件使银行机构加强对票据业务的风险防控。发挥商业承兑票据融资的功能作用同时,要防范票据风险,增强机构票据风险处置化解能力。此外建立制度化和市场化的违约管理机制,目前票据法等有关法律,虽然对商票的违约及处置进行了一些规范,但惩罚处置的力度偏弱,实效人的合法权益有时候得不到有效保障,承兑人违约成本比较低。总体来看,商业承兑汇票的扩容任重道远,但鼓励商票发展也是国家和央行期望的结果,因为商票的扩张恰恰是基于企业间贸易关系的商业信用的扩张,即便不进入银行贴现环节,只要商票能流通起来,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扩张有助于弥补因银行信用扩张不足带来的部分融资缺口。最后央行等各部委,加强对票据市场激励相容机制的设计,因为金融行业的独特性,也需要保持对风险监管的一致性,以此借助票据业务的特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宋汉光. 以票据市场规范创新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J]. 当代金融家,,2020(6):6-9.

[2] 宋汉光. 以规范创新引领票据市场高质量发展[J]. 中国银行业, 2019(5).

[3] 汤莹玮, 张婕珂. 美国票据市场发展借鉴[J]. 中国金融,2017(22):81-83.

[4] 汤莹玮. 信用制度变迁下的票据市场功能演进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选择[J]. 金融研究,2018,

[5] 孔燕. 协同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J]. 中国金融,2020(6).

[6] 肖小和, 王文静. 新时代票据业务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J]. 金融与经济,2020.

[7]Allen F, Jun “QJ” Qian, Gu X. An overview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J]. Annual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7, 9: 191-231.

[8] Booth L, Aivazian V, Demirguc-Kunt A, et al. Capital structur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1, 56(1): 87-130.

[9] Fisman R, Love I. Trade credit, financial intermediary development, and industry growth[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3, 58(1): 353-374.



[1] 上海票据交易所副总裁欧韵君在商业票据高峰论坛上的发言表示。


*肖小和,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江西省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杨刚、张涵萌,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研究生。

相关内容

融资的参考文献(融资的参考文献近三年)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