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投山西娘子关发电有限公司(中电投山西娘子关发电有限公司纪检监察部联系电话)_币百科_智行理财网

中电投山西娘子关发电有限公司(中电投山西娘子关发电有限公司纪检监察部联系电话)

小智 0

欧易okx交易所下载

欧易交易所又称欧易OKX,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资产交易所,主要面向全球用户提供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资产的现货和衍生品交易服务,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为全球交易者提供高级金融服务。

APP下载   官网注册
红色阳泉展新貌——阳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红色阳泉展新貌

——阳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中共山西省委党刊社、中共阳泉市委宣传部联合采访组

阳泉,地灵人杰,物华天宝,犹如镶嵌在太行山麓的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这里不仅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而且留下了诸多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足迹,有着“中共创建第一城”的美誉。阳泉是一座勇开风气之先的红色城市,也是一座甘于付出的奉献城市。作为全国最大的无烟煤基地,建市以来累计生产原煤超过24亿吨,累计外调超过19亿吨,黑色“乌金”源源不断输送到全国各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发光散热”,做出重要贡献。

红色阳泉展新貌——阳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阳泉作为山西中部城市群城市之一,正阔步迈向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城市。(张哲远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阳泉落地生根,阳泉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全面落实市委“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深入实施“十大战略”,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

“智车之城”领跑全国、“中国砂器之城”名声渐响、光电项目有序推进、能源革命破冰而行……一个个新产业、新项目落地开花;“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一个个新荣誉、新桂冠不断摘得。曾经的革命老区,现在的智慧之城,阳泉,正在焕新升级,迎来新时代的美丽“蝶变”。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5年来,阳泉市坚持脚踏实地推动转型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速。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淘汰煤炭落后产能1190万吨,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3.6%,裕光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实现双机投产。积极培育壮大新动能,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9%。建成投运百万千瓦级光伏领跑基地,新能源电力装机占比达到29%,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4%。贝特瑞人造石墨、阳中新材气凝胶、日昌晶蓝宝石等项目建成投产,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5%。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从无到有,去年增加值增长54.2%,快于规上工业增速42.1个百分点。5年来,累计实施项目3121个,完成投资1224.6亿元,为产业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改革创新纵深推进。5年来,阳泉坚持以改革激活力、以创新添动力,国资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22户僵尸企业全部终结破产程序,187户企业完成公司制改革,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和“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创出典型经验。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基本完成,“一体两翼”格局初步形成,主战场主引擎作用充分显现,2021年开发区工业投资增长30.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7%,“四上”企业达到221家,增长19.5%。“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实施,审批时限平均压缩72%,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基本实现全程网办。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农业农村等重点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清研阳泉先进制造产业研究院相继落户,智创城7号、阳泉产业技术研究院、阳泉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新增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0家以上,5年增长两倍。

红色阳泉展新貌——阳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阳泉市将山西智创城7 号建设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相结合,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争当创新生态“排头兵”。(张哲远摄)

——城乡面貌不断改善。5年来,阳泉市坚持城乡融合、一体推进,美丽山城更加靓丽,城镇化率由65.86%提高到71.23%。扎实开展“五城联创”,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阳大铁路、综合交通客运枢纽、规划展览馆建成投用,桃河、义井河湿地公园建成开放,龙华口调水工程开工,建成区集中供热、供气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县城污水处理率100%,行政村垃圾收运覆盖率90%,完成农村改厕3.6万户,创建国家美丽休闲乡村8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4个。漾泉大道、洪城北路一期、平阳街一期建成通车,“四好农村路”完成2878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主线即将贯通,城乡道路更加通达顺畅。

红色阳泉展新貌——阳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龙华口调水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这将是阳泉市的第二水源。(张哲远摄)

红色阳泉展新貌——阳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阳大铁路的建设为阳泉及晋东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刘胜摄)

——绿色发展成效明显。5年来,阳泉市坚持标本兼治,全力以赴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夯实绿色本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去年市区优良天数比例首次突破70%,PM2.5平均浓度降至43微克/立方米,创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9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连续两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0%以上。20座矸山生态恢复治理示范工程全部完成,矸山治理1.62万亩,造林绿化31.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2.31%。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清零,建成区及周边重污染企业全部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清洁取暖改造完成28万户、覆盖全部乡村,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全部更新为纯电动车。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5年来,阳泉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办好民生实事,财政民生支出占比每年稳定在80%以上。新增就业11万人,全民技能培训17.52万人。城镇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快于经济增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130个村甩掉贫困帽子,2.4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达80.1%,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整体达标,阳泉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投用。扎实推进“三特兴医”工程,创建10个省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实行“零差率”销售,全市医疗水平明显提升,群众就医负担有效减轻。《铁血阳泉》等文艺作品获得国省奖项。圆满承办二青会射箭比赛,阳泉籍运动员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夺得2枚金牌1枚银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实现“十七连调”。保障性安居工程深入推进,棚户区住房改造建成4.1万套,5.4万户居民在不动产登记清零行动中拿到“大红本”。积极应对罕见秋汛,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受灾农户春节前全部入住安全住房。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5年来,阳泉市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坚决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落细落实各项防控举措,运用网格化、云平台精准调度,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连续146个月杜绝重特大事故。持续深化平安阳泉建设,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和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快速有效处置化解金融风险,城商行改制划入山西银行,3家农信社全部改制为农商行,金融业保持安全稳定运行。

——自身建设全面加强。5年来,阳泉市坚持政治引领,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依法行政,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议案12件,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议案932件,政协委员提案1625件,建成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政务公开、审计监督、财政资金监管力度持续加大,行政权力运行更加公平公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干部群众团结奋进、信心倍增,务实担当、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实施工业赋能育新战略、数字经济优先发展战略、服务业扩容提质战略、创新引领战略,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阳泉市未来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前进方向,阳泉市大力实施工业赋能育新战略、数字经济优先发展战略、服务业扩容提质战略、创新引领战略,全市工业总量规模稳步提升,工业结构加速调整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工业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为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总量稳步提升。2019年以来,阳泉市工业持续保持稳步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速达7.1%,规上工业企业由152户增加到现在的301户。工业结构持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3%。工业投资逐步增加,2022年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3.5%,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达120.8%,通过资金支持撬动全市工业转型项目不断投产达效。两化融合深入推进。目前拥有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家,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7家。创新能力不断提高。2019年以来,阳泉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6家,工信领域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2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3家,全面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

——九大产业链集聚发展,“中国砂器之城”名声渐响。阳泉市围绕新能源电池、新型有色金属、新型碳基材料、绿色建材、新型半导体、新型装备制造、光伏装备、数字经济、储能等九大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式发展。平定中烨新能源4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项目、中烜4.5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项目、多氟多阳福年产2万吨六氟磷酸锂及添加剂项目、兆丰铝电10万吨再生铝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大地海科裕光电厂综合利用项目、日昌晶蓝宝石项目、华储光电5GW光伏组件项目等一大批优质项目有序推进,多业支撑、多链互补的绿色低碳产业新体系正在形成。

与此同时,阳泉市围绕专业镇建设,推动砂陶、耐火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以“中国砂器之城·平定”称号为引领,按照“文化+砂器”发展思路,立足丰富的紫砂资源,依托平定紫砂研究所、平定鼎裕紫砂有限责任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开发可塑性好的紫砂泥和多样化的紫砂产品。加强紫砂产业自主品牌培育,鼓励重点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擦亮“平定砂器”“阳泉紫砂”品牌,营造砂器文化氛围,提升产业文化影响力。以日用陶瓷产业为基础,支持企业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鼓励平定莹玉陶瓷有限公司加快抗菌陶瓷研究,提升陶瓷产品高技术含量,实现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两化”融合助力生产,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银宇耐材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山西盂县西小坪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阳泉市贤亨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引进通用型大负载机器人和码垛机器人,不断提高生产线自动化水平。鼓励有优势的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荐山西盂县西小坪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申报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依托阳泉市“国家硅铝质耐火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展耐火材料标准研究、质量管理技术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新型耐材产业集群。

——战略性新兴企业稳步推进,政策赋能轻装上阵。2020年10月以来,阳泉市组织特殊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力市场化交易用电企业申报备案,34户企业已申报备案或享受战新电价优惠政策,预计降低企业电价成本2亿元。2022年6月,山西华储光电有限公司、山西中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多氟多阳福新材料有限公司等14户企业申报优惠电价政策,预计可享受优惠电量1.68亿度,节约成本0.34亿元。

——能源革命持续深化,传统产业向“绿”而行。阳泉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深化能源革命,先立后破、通篇谋划,优化传统产业、打造新兴产业,推动能源结构向“绿”而行、向“新”而生。

推动传统产业赋能升级。煤炭和电力是阳泉市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阳泉市科学谋划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积极推广绿色开采技术。5年间,先进产能煤矿从18家增加到21家,先进产能从4340万吨提升到4660万吨,先进产能占比从68.7%提升至83.81%。此外,针对电力行业,阳泉市加强装备、工艺、材料、技术攻关,河坡发电公司完成1号机组灵活性改造、阳光发电公司建设“火力发电厂5G联合创新实验室”、裕光煤电盂县发电项目采用最新超超临界燃煤空冷发电技术,一系列举措在保障电力供应的同时,切实降低了能源消耗。

红色阳泉展新貌——阳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阳泉市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为绿色转型提供支撑。(张哲远摄)

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跃升。阳泉市按照“先进煤电+新能源+储能电站”的总体思路,加快打造多能互补、清洁能源供应基地,5年间,全市绿色能源消费体系加快构建,能源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装机规模从130.28万千瓦提升至172.69万千瓦,新能源占比大幅提升至25.4%,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快速转变。

红色阳泉展新貌——阳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阳泉市按照“先进煤电+ 新能源+ 储能电站” 的总体思路,加快打造多能互补、清洁能源供应基地,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72.69 万千瓦,新能源占比大幅提升至25.4%。(李明质摄)

——智慧城市基础夯实,数字经济渐入佳境。阳泉市紧抓数字经济这一未来产业,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优先发展战略。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二期投运,PUE能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电数字经济产业园、山西智创城7号相继投运,60余家数字企业入驻,中关村软件园等一批信息技术领军企业汇聚而来,信创、软件服务、电子信息制造等产业加速壮大;全国首个车城网数字经济示范运营基地建设启动,“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实现商业化测试运营,“智车之城”成为城市新名片。

红色阳泉展新貌——阳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阳泉市以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为支撑,发力数字基建,推动数字经济成为阳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张哲远摄)

近年来,阳泉市围绕“5G—大数据中心—数字治理(智慧城市)—数字产业(信创)—数字融合(工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产业链,重点解决上游数据中心龙头产业带动效用不强,中游数字经济市场主体规模不足,培育发展本土信息技术企业,打造成为数据中心集聚区、人工智能新高地、数据治理产业的新基地、信创产业的先行市、全国智慧城市的新标杆。

以城市大脑引领智慧应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创建取得突破。近年来,阳泉市以建设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为契机,加快搭建数字政府应用支撑体系,不断拓展布局各领域智慧应用,推进城市管理、运行迈入智慧化、数字化轨道。

以政务网络和云平台建设为基础,夯实数字政府底层基座。在政务网络和云平台建设方面,以“五个一”建设为牵引,不断拓展政务外网覆盖业务种类和范围,目前阳泉市电子政务外网已覆盖全市全部乡镇。推进云平台整合纳管,建立集成化运维模式,目前市级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已全部迁移上云,相关的政务数据资源可实时共享,市级信息孤岛全部消除,统一的云网部署为城市大脑建设等应用系统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保障。

以城市大脑为牵引,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搭建。加速推进城市大脑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数据中台、业务中台、视频汇聚平台的部署,实现对云上系统不同领域、不同形态的数据进行整理纳管;视频汇聚平台已接入公安、能源、教育、社区等领域1.1万多路视频;数字驾驶舱完成了应急一张图、社会救助分析、宏观经济分析、生态环保分析、智慧医疗分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分析、智慧能源7个融合场景、24个子场景建设;项目荣获中国信息协会“2022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同时,继续推动政务应用统筹集约建设,推进实施了“12345政务服务热线系统”“政务数据智能协同系统”“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等特色政务应用建设,政务系统一体化建设运行水平不断提高。

以数据共享为核心,不断提升政务数据治理能力。出台《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以城市大脑为核心应用,推动对云上系统不同领域、不同形态数据的整理纳管,拓展探索政务数据在各领域的共享开放。目前阳泉市政务数据“目录提供量”“资源发布量”稳居全省前列。

以推进治理现代化为宗旨,积极拓展各领域智慧应用。聚焦医疗、教育、社区、乡村等民生领域,加快搭建各领域智慧应用场景,启动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应急、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数字乡村等项目,推进精准化、数字化服务。随着智慧化应用的拓展,群众对智慧城市的认同感不断增强,城市管理运行集约化、数字化成为普遍共识,数字阳泉品牌含金量不断提升。

——自动驾驶全域测试,“智车之城”领跑全国。2022年2月25日,阳泉百度Apollo Park开园暨全国首个车城网数字经济示范运营基地启动仪式在阳泉高新区举行。这是阳泉市与百度合作的又一里程碑。依托百度,阳泉数字经济的涟漪不断荡漾开去,深深浸润着山城大地。如今,阳泉市积极推进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试点,加快车城网项目建设,带动全域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及相关产业发展,打造“智车之城”。百度Apollo Park这一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研发、设计、应用和测试基地落户阳泉,为阳泉打造全国首个全域测试的样板城市提供技术支持,将助力无人驾驶、“智车之城”成为阳泉新名片。

红色阳泉展新貌——阳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百度Apollo Park 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研发、设计、应用和测试基地落户阳泉,让无人驾驶、“智车之城”成为阳泉新名片。(杨迪摄)

近年来,阳泉市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优先发展战略,牢牢把握“高密度中等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与绿色出行试点”和“全国首个地级市全域开放自动驾驶城市”试点机遇,以建设“智车之城”为突破和抓手,着力构建“车城网—车路智行新生态”系统,致力打造智慧城市的中小型城市示范样板。

“车城网—车路智行新生态”系统推进阳泉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改造、Apollo Park、全域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智慧交管、智慧停车、智慧城管等子项目,将大幅提升出行效率,提高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形成自动驾驶车辆和海量感知数据商业化运营模式,推动阳泉市成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的“智车之城”,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智能网联与智慧交通产业示范高地。

实施营商环境首位战略、开放格局重塑战略、全域协调战略,激活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地方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2021年9月,阳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营商环境首位战略、开放格局重塑战略、全域协调战略,营造改革牵引、服务一流的发展新环境,拓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空间,探索城乡一体、共同富裕的新路径,以改革破坚冰、拆壁垒、去门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市场主体活力持续释放。阳泉市以全面落实营商环境首位战略为主线,以统筹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和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为牵引,全力打造“三无”“三可”“五有套餐”“五个环境”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释放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全市整体营商环境向前迈出一大步,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市政务服务工作朝着精细化、人性化方向持续改进,企业群众满足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持续优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出了活力。顺利通过省人大《山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落实执法检查,《一枚印章管理条例》宣传贯彻力度进一步加大。“一网通办”水平不断提高,办事环节大幅减少,审批流程持续优化,承诺制范围明显拓展,“证照分离”“一件事一次办”等多项改革成效显著。市级涉改事项2021年比2020年减少审批时限72%,减少审批环节36%,减少审批材料40%。市级行政许可类事项可全程网办率达97.24%,即办率达到45.62%。市、县两级均推出100项以上“一件事一次办”主题套餐服务,让群众一次就能办好事。

积极完善事中事后监管顶层设计,“管”出了公平。完善审管衔接工作机制,出台了《阳泉市审批服务协同联动实施方案》和《阳泉市审管推送规范(试行)》。加大公平竞争审查和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推动包容审慎监管。开展“铁拳”“网剑”“双打”等执法行动,运用柔性执法引导市场主体依法、规范经营,落实检验检测等减费降费486.7万元。

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和社会服务,“服”出了便利。阳泉市建立起高效便捷的市场主体登记、注销机制,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建立“7×24小时自助办+中午不断档+周末不打烊”的政务服务超市等多项便民举措。全市3个开发区累计出台完善各项政策制度近30余项,持续优化24小时“自助区”功能,广泛布设税务、房产、社保、企业登记等各类自助终端设备,设立多个政务服务便民点,让群众就近就能办成事。2022年上半年,全市新设立市场主体13679户,同比增长96.03%;净增市场主体8864户,累计净增率9.01%。

——开发区建设稳步推进,错位发展各有特色。阳泉市委、市政府深刻领会省委抓开发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意图,把开发区作为第一阵地,用全新的理念视野谋划定位,用改革的思路办法破解难题,以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支撑产业转型,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全市“一体两翼”的开发区发展格局形成,各开发区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进一步明确,实现错位发展。

深化“三化三制”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落实“三制”要求,全市开发区领导班子配齐配强,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到位。同时,持续完善绩效薪酬体系和绩效考评体系,强化绩效管理,形成正向激励。提升“三化”水平,阳泉高新区全面推进市场化运营,实现“2+N”多元发展;平定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深化和华阳集团的“管运分离”合作;盂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探索建立“部门+园区+公司”的管理模式,推动管运分离改革。

围绕效能提升,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夯实基础设施,围绕优化项目落地条件,持续强化开发区基础建设,打造“拎包入住”的园区环境。创优营商环境,开通土地直报绿色通道,基本实现“区内事、区内办”。以“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为牵引,加强政策集成,打好改革“组合拳”,助力项目拿地开工、拎包入住。

聚焦项目建设,主阵地作用逐步显现。坚持把项目作为第一支撑,滚动推进“三个一批”活动,持续开展“看述评”活动,强化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踪、全周期服务,开发区承载产业转型重点项目的作用不断加强。2021年,全市开发区固定投资增长30%,高于全市增速21.7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29.4%,分别较2020年、2019年占比提高7.2个、10.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30.7%,高于全省3.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7%,转型项目个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拓展优势互补空间,深度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阳泉是山西连接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和雄安新区的重要通道,也是山西中部城市群的“东翼”。聚焦“太—阳—石”经济轴带,阳泉大力实施开放格局重塑战略,积极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度融入山西中部城市群、太忻一体化经济区,阳泉至蒙古国达尔汗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开通运行,天津港公铁海联运班列加快推进,打造国际陆港铁路口岸作业区迈出实质性步伐,立体交通网建设加快推进,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城镇化率位居全省前列。阳泉市结合实际,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培育产业融合发展新动能、打造城乡生态宜居新面貌、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新构架、建立公共服务均等新机制、创建城乡文化繁荣新气象、建立城乡基层治理新体系、开启城乡居民富裕新生活、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等方面重点发力,补齐发展短板,挖掘新的增长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扎实推进城乡融合。着力打造“一轴、一环、两中心、多节点”的城市空间布局,做优中心城市,平阳街二期建设工程项目、宁波北路建设工程、化义路道路建设工程、洪城北路下穿平阳街通道工程、城南产城融合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一期等一批路网工程开工、贯通。5年来,全市新增城市道路7.68公里。

阳泉市推动城乡功能互补发展,不断提升城镇承载功能,完善中心城区发展规划、生态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城市综合整治风貌设计等引领性专项规划,开展修建性详规及风貌设计,并将在老旧小区改造、高标准打造城市客厅和中心医院、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及中央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方面加快进度。全市各县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为建设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市作出积极贡献。到2021年末,阳泉市城镇化率达71.93%,位居全省第三。城镇化进程稳步提升、新型城镇化效应不断释放,阳泉市正阔步走在城乡融合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上。

——县域经济长足发展,“特”“优”“精”产业亮点纷呈。阳泉市按照省委安排部署,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县城建设发展迈入新阶段。

平定县不断创优营商环境,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传统支柱产业实现绿色、低碳、高效、智能化内涵集约发展。擦亮“中国砂器之城”产业集群品牌,砂器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实施了一批现代化工新材料、绿色能源项目,着力打造新能源电池小镇。文化、旅游、教育、康养产业深度融合,以娘子关景区为龙头,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串联,绿色、红色旅游资源连点成线,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大力发展“特”“优”“精”农业,打造小米、压饼、红薯、蜂蜜等一批“乡字号”“土字号”。

红色阳泉展新貌——阳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按照全省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发展布局及规划,2018 年至2022 年平定县建设完成以“一核、两通、三连、四射、五驿”为重点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网。建成后将成为一条助力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的致富路和幸福路。(李明质摄)

盂县主动对标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扣“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强县”目标,全面加快转型发展。盂县上社14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中广核西潘风电项目、粤电西烟风电等新能源项目……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其中,新能源发电项目总投资约145.2亿元,总装机容量292.8万千瓦,占全县总装机容量的31.64%。一批对经济发展具有牵引性的大项目顺利实施,为盂县转型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阳泉市郊区实施西上庄煤电一体化项目、“智慧农业+中央厨房”示范基地项目、万达商业综合体项目等八大转型项目,推进苇泊装备制造起步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水务一体化工程等八大重点工程,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服务业提质增效十大行动,推动商贸服务业、数字产业等发展。同时,打响市场主体倍增“攻坚战”,打好人才引育管用“主动仗”,构筑发展新支撑,激发发展新动力,夯实产业基础,努力促进居民就地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阳泉市立足本地实际和产业基础,着力做好“特”字文章,从市场供需、资源匹配、区域协调等方面精准入手,及时调整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使农业产业结构由传统低效向优质高效转变,逐步形成果品、杂粮、乳品、药材、畜禽、蔬菜等八大产业链,蓄力打造杂粮新品、中药品、畜产品、果蔬制品、酿品饮品、功能食品六大“特”“优”产业,加紧推进高产优质高效粮食、休闲康养一体化、特色农业、功能食品产业等八大农业集聚区建设,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探索适合本地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特色化、精细化方向发展。2022年6月17日,山西农业大学阳泉富硒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依托这个综合性研究服务组织,阳泉市强化科技支撑为富硒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推动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实现“1+10+100”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目标。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阳泉市在努力做好“特”“优”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在精细化生产、精品化加工上下功夫,积极壮大“六品”精深加工产业,强化品牌塑造,一批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许多带着“阳泉味道”的精细化、高端化农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走向了更大的市场。

随着农业“特”“优”“精”战略的深入推进,阳泉市阡陌纵横的田野上,绿色恣情舒展,焕发勃勃生机。许多乡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围绕农业特色转型破题、发力,一项项瞄准“特”“优”“精”方向的新产业、好产业在乡村落地开花,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实施生态筑基战略、民生提质战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九大以来,阳泉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紧紧围绕省、市党代会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锚定“基本民生”这颗“定盘星”,大力实施生态筑基战略、民生提质战略,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持续健全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夯实社会就业基础,大力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全力做好各项社会事业保障,用心用情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坚持目标约束导向,打赢蓝天碧水净土战役。阳泉市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促进全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5年来,阳泉市大气环境质量达标天数从193天提升至261天,达标天数比例从54.8%提升至71.5%,PM2.5平均浓度从61微克/立方米降低至43微克/立方米,蓝天天数越来越多。

红色阳泉展新貌——阳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阳泉市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工程,让蓝天常在,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新阳泉。图为阳泉市高新区全景。(张哲远摄)

阳泉市大力推进城市建成区及周边重污染企业搬迁退出,取缔关闭一批、逐步淘汰一批、优化提升一批洗选煤企业、耐火材料企业等,全流程推进工业炉窑和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强化排污许可管理,全力消除污染源。实施散煤清洁化替代,大力发展集中供热,依法清理“禁煤区”散煤及燃煤设施,深入开展锅炉综合整治,全面推行清洁取暖。

此外,阳泉市还强化机动车环保排放监管,加强车用油品质量监管,对不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货车进行淘汰,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大力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持续强化矸石山综合治理和管控,全面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加强降尘整治,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工程,让蓝天常在。

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阳泉市的地表水。从劣V类水质到退出劣V类,再到Ⅲ类优良水质,桃河白羊墅国控断面水质不断向好,是阳泉市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让碧水长流的典范。

地表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之一。阳泉市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成立了市水污染治理攻坚指挥部,制定出台了《水污染治理攻坚方案》,建立起监测值守、执法检查、气象联动等工作制度,通过强化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狠抓工业污染防治、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实施黑臭水体整治、开展流域水生态修复、加强水环境管理等措施,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功到自然成。乌河枣园村断面、绵河地都断面、滹沱河闫家庄大桥断面、桃河白羊墅断面水质,达到优良水质,优良水质断面数同比翻番,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聚焦土壤污染防治,阳泉市梳理土壤防治重点任务,做好任务分解;抓好土壤污染防治项目专项资金使用,做好项目谋划;在固废管理上,深入开展固废污染防治。到目前,阳泉市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加快生态修复治理,厚植绿色发展底色。立足新发展阶段,阳泉市统筹“全生态”治理,倾力打造晋东生态功能核心区。大力开展荒山绿化、环城绿化、乡村绿化、裸地绿化、通道绿化等工程。“十三五”期间,共计完成造林40.9万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市统筹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坚持“绿化彩化财化”同步推进、“增绿增景增收”有机统一,做大做强生态富民产业,建设精品林业、城郊林业、观光林业和富民林业,全市11个行政村先后获评“国家森林乡村”。

阳泉市按照“国土增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打造核桃、榛子、皂荚等经济林种植基地,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截至2021年底,阳泉市干果经济林总面积达29.59万亩,每年核桃、红枣等经济林产品的初级加工、精深加工产业产值都在1亿元以上。

全市生态修复工作开展以来,阳泉市通过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围绕历史遗留私挖滥采及涉煤涉矿工程毁坏土地生态恢复、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高铁高速沿线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等工作,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让绿色成为最美的发展底色。近年来,阳泉市共投入生态修复治理资金12.74亿元,完成各类生态修复治理任务5.35万亩。

林长上岗、荒山变绿、“伤疤”抚平……阳泉人怀揣着“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的共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才有了现在的绿水青山,才有了“住在森林里”的美好体验,才有了如今的绿色发展底色。

——优化农业结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阳泉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一揽子”惠农政策、采取一系列强农惠农举措,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批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的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这些“农业+”新业态给乡村带来了生机和希望,成为现代农业中一支新兴力量。

红色阳泉展新貌——阳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盂县大力推进现代规模农业,广袤的田野焕发着勃勃生机。(韩凯摄)

项目是强农业的“动力源”。近年来,在全省立足“特”“优”,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浪潮中,阳泉市实施了一批省级、市级农业项目,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了一批高效农业,高标准推进设施农业、有机旱作农业等,推动现代农业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阳泉天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5G+智慧养殖项目,靠着数据支撑研发的配套养殖技术,鸡蛋产量和品质稳步提升。2021年,项目产值4800万元,2022年产值有望突破1亿元。

2020年底,阳泉市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兑现了对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13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11375户2512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阳泉市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下大力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乡村要振兴,“颜值”要刷新。在阳泉市广袤的乡村大地,乡村建设行动如同一支画笔在乡村豪迈挥洒。阳泉市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加强村庄规范管理、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6个方面着手,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盂县孙家庄镇王炭咀村就是乡村建设行动的受益村之一,如今这里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灰色古朴的砖瓦房、随风摇摆的绿植、沿街悬挂的红灯笼、五颜六色的文化墙相映成趣……近年来,村里陆续建起了田园花海观赏区、民俗文化展示区、素质拓展乐园、窑洞小院、玻璃花房等休闲娱乐景点和体验项目,会议中心、餐厅、公共卫生间、客房、培训室应有尽有,还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每年“五一”假期、“十一”黄金周线路推介中,王炭咀村位列其中。

红色阳泉展新貌——阳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盛夏,位于盂县梁家寨乡的牛道岭山顶,几个造型前卫的特色露营房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今年梁家寨乡椿树底村骆驼道打造的特色露营基地项目。骆驼道是“中国传统村落”“乡村旅游示范村”,近年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农家乐和特色民宿,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今年上马的露营基地等新项目,为古村增添了新的景观。(温荣鑫摄)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阳泉市聚焦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目标,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增加工资性收入,进一步拓宽经营性收入渠道,释放财产性收入红利,优化转移性收入结构,努力构建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的持续增收机制。2022年上半年,阳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76元,排名全省第三;从2021年10月到2022年6月底,阳泉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0994.5元,实现目标任务的86.3%,完成进度排名全省第一,绝对值排名全省第四。

——推进健康阳泉建设,增进人民健康福祉。阳泉市中心医院项目作为全市人民翘首以盼的重大民生工程,已于2022年2月26日奠基开工。中心医院的建设对阳泉市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对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将发挥重大作用。

坚持提质扩面,持续提高参保人员保障水平;强化基金监管,管好用好人民群众“救命钱”;上线国家平台,医保结算更加安全快捷;坚持守正创新,开启“三医”联动新模式;落实集采使用,降价惠民政策落地有声……近年来,阳泉深入实施健康促进、“人才强医”、“三特兴医”、体系完善、信息化支撑、等级提升、基础改善、争先进位、组织保障、和谐医患工程等“十大工程”,实现卫生健康工作稳步提升。

目前,通过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已累计引进省内外名医44个个人(团队);深入实施“三特兴医”工程,致力于省级、市级重点专(学)科建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迫切需求。创建10个省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5个市级重点专科,为打造“晋东区域医疗中心”夯实了基础。

——聚焦兜底保障,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肩上有责、脚下有力。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阳泉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讲政治、抓落实、强服务,全身心融入大局,全覆盖兑现政策,进一步兜实兜牢民生底线,全力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张张生动民生答卷绘就群众幸福生活的底色。

红色阳泉展新貌——阳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住进平定县鹊山移民新区,既改善了居住条件也能在附近的扶贫产业园就业,与全市人民一道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张哲远摄)

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下功夫做好就业困难人员托底保障等工作。2022年上半年,阳泉市通过开展“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等系列招聘活动,共为“一本两专”及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7635人提供岗位3000多个。

2021年,全市城乡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30元,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每人每年提高500元,实现了农村低保标准15连调、城市低保标准18连调。

创新开展社会救助领域改革试点工作,建立村级党组织与居民区困难群众“双结对”制度,成立救助帮扶评估小组和帮扶委员会,主动发现推动精准帮扶。“十三五”时期,阳泉市推动健全社会救助体系,“8+1”制度框架不断完善,累计下拨社会救助资金16.52亿元,连续5年提高标准,累计对44.91万困难群众实施了救助。

——实施优质教育重塑工程,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阳泉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狠抓落实为主基调,实施优质教育重塑工程,着力开展党建引领铸魂育人行动、立德树人培根启智行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行动等“十项行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审议通过《阳泉市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配套出台了多项保障政策,形成了“以一个《意见》为核心、N个配套政策为保障”的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改革体系。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全市219所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惠及学生11.3万人。引深办学模式改革机制,在全市范围内遴选基础教育阶段近30所学校,成立了16个教育集团,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化惠民工程深入人心。阳泉市坚持以文化兴市为魂,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聚焦“一核一廊三区”布局,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高地。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加快建设市、县标志性文化设施,持续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升级。2021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剧目晋剧现代戏《铸城》在太原首演取得圆满成功。广播剧《冰雪陶然》等文艺新作层出不穷,创作各类舞台文艺类作品100余件、书法美术作品2200余件,文艺精品量质齐增。扎实推进“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完成“免费送戏下乡”585场,开展小型多样文化活动9727场。实施娘子关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藏山三期、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阳泉段)等16个文旅项目。深耕“太行深处有人家”特色品牌,乡村民宿、农家餐饮、红色旅游、生态旅游蔚然成势。

——深化综合治理,建设平安阳泉。阳泉市坚持打防并举、源头治理,持续不断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整治,有效遏制了“八类”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新型电信诈骗等事关民生民意案件的多发势头,连续10年实现命案全破。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授予阳泉市“2017—2020年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郊区“2017—2020年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揽入囊中,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五色”分级预警处置工作经验被中央政法委、省委肯定并全省推广。“一网通办”惠及民生,司法机关“法治为民”工程为民众提供法律服务咨询1.25万人次,司法体制改革蹄疾步稳,全市政法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执法水平更加科学规范,全市交通“减量控大控新治旧”日趋精细精准,引导教育、打击防范、超前预防、适时处置,公道执法的风尚业已形成,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公正。

——共创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近年来,阳泉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不懈奋斗,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治理水平,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文明城市,推动阳泉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有了大幅提升。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阳泉市一举扭转了“煤城”的脏乱差状况,树立了资源型城市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的全新形象;市容环境得到了改善,生态环境得到了治理,老百姓呼吸的空气更加干净,饮用的水更加安全,健康也更有保障,人民群众感受到了身边的巨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展现了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良好风貌,创出了阳泉人的精气神,创出了阳泉自豪感。

阳泉是中共创建第一城、北方第一支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诞生地、“百团大战”主战场、“七亘大捷”发生地。在这片热土上,有着军爱民、民拥军的优良传统和深厚历史积淀。特别是近年来,阳泉市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双拥优良传统,健全拥军服务体系,创新拥军载体途径,积极打造“一村、一社、一企、一镇”双拥示范亮点,不断夯实双拥工作基础、擦亮双拥模范“金字招牌”,并于2020年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开启了双拥工作新的篇章。如今,一件件动人的双拥故事化作一个个和谐的音符,在时代发展的大舞台上凝聚成震撼人心的最强音、定格在阳泉军民的心灵深处,军民一心、鱼水情深。

红色阳泉展新貌——阳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已成为阳泉市最具代表性的“红色地标”之一。(张哲远摄)

阳泉市历来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2020年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城市,去年召开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推动五大创建向纵深发展”,这是阳泉市委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全国文明城市是所有城市品牌中的最高荣誉,也是阳泉广大干部群众矢志不渝的追求,更是阳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推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答题,是一份必须答好、答优的考卷。当前,阳泉市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全力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宣传广告专项整治和市民文明行为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振干部群众精神风貌,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阳泉一直在路上——着力营造干净整洁、文明规范、生态宜居的发展新环境;从细微处做起,做到“大节”不失范、“小节”不失礼,引领文明风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全面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文化供给、精神需求,真正实现让人人感受到城市的变化,让人人成为文明城市的推动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如今,徜徉在阳泉的街头巷尾,一次迈步、一次转弯、一次凝眸,总能与文明不期而遇。因为文明的滋养与润泽,“颜值”“气质”并举的品质之城、美丽宜居的幸福之城正款款而来。

实施红色领航战略,擦亮城市红色名片、汇聚发展磅礴力量

红色,是阳泉这座城市的底色。阳泉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渗透着厚重的红色文化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座城市。走进新时代,奋进中的阳泉倍加珍惜“中共创建第一城”这张夺目的红色名片,红色基因融入阳泉儿女的血脉之中、代代相传。

2021年召开的阳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实施红色领航战略,成为全市着力推进的“十大战略”之一。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阳泉大地落地生根,阳泉正在将独有的红色历史文化转化为推动发展和城市自信的底气所在、潜力所在,以红色文化铸魂,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汇聚起推动新时代阳泉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干部队伍忠诚干净担当,基层党组织活力不断迸发……阳泉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今,一份份精彩的“党建答卷”,正在阳泉这片红色热土上奋力书写。

——立根铸魂,旗帜鲜明答好政治答卷。5年来,阳泉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阳泉市委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穿始终,建立市委常委会会前理论学习制度,按照常委领学原文、谈体会和市委书记点评的模式,实现学理论—议工作—解难题—促发展常态化,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近年来,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成为阳泉高质量发展有力的思想和作风保证。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阳泉市广大党员干部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精神检视问题,坚持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标尺,思想、素质、能力、作风得到明显提升。

红色阳泉展新貌——阳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学习百年党史,传承红色精神。图为阳泉市党员干部在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百团大战纪念碑(馆)前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激发了党员队伍活力。(张哲远摄)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根据中央统一部署,阳泉高标准启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学史力行,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宣讲共计8490场,受众84.3万余人次;共完成“我为群众办实事”21598件。

坚持贴近实际,体现地方特色,打造品牌队伍,依托“中共创建第一城”红色资源,广泛开展面向基层的理论宣讲。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作用,组织更多志愿者开展宣传服务,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突出对象化分众化,在网络媒体上开展视频宣讲,组织开展全市理论宣讲大赛、“小故事彰显思想伟力”微视频大赛等活动,不断推动理论宣传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在一次次立根铸魂、固本培元的思想淬炼中,广大党员干部党性意识被进一步唤醒,政治觉悟进一步提高,党风政风呈现全新气象。

——红色传承,集聚高质量发展动能。一个红色基地,就是一个思想宝库,一个教育平台。阳泉红色资源丰富,共有红色遗址138处。这些丰厚的红色资源是弘扬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的力量源泉和有力支撑。

“这里是阳泉建市之初,市委、市政府的办公旧址,也是原保晋公司总部办公的地方。按照‘恢复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经过修缮的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成了阳泉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追寻初心、积蓄奋进力量的地方……”每当有人到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参观,讲解员总会为其讲述“中共创建第一城”阳泉市走过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阳泉市坚持寓红于教,“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开园以来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截至目前,共接待研学团队700余个,游客8.3万余人次。

红色阳泉展新貌——阳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是由阳泉市水泵厂工业厂房改建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主要包括游客中心、阳泉记忆主题馆、城市书房、城市会客厅、工人大礼堂、中央花园、泉·美术馆等场馆,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城市记忆为主题的沉浸式空间,已成为阳泉文旅新名片。(张哲远摄)

狮脑山百团大战纪念碑,是激励阳泉儿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丰碑。每年的预备党员培训,市直机关工委都要组织预备党员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前接受庄严的红色教育。

郊区南沟村草帽山纪念亭,抗战时期范子侠将军“我前进,你们跟着我;我停止,你们推动我;我后退,你们枪毙我!”的铮铮誓言,深深刻在一批又一批胸怀崇敬的瞻仰者心头,深深刻在阳泉儿女的心头。

……

如今,阳泉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常常会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观看珍贵历史图片、视频、实物与展品,聆听党史故事,重温红色记忆,进一步激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情怀。

红色文化浸润,红色文化传承。行走在阳泉这片红色沃土上,处处感受到“中共创建第一城”正在积蓄的奋进力量。

——扎根基层,战斗堡垒更加夯实。近年来,阳泉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为阳泉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近年来,阳泉市鲜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坚决做到“凡提四必”,首关不过、余关莫论。出台了《阳泉市干部工作操作手册》《阳泉市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考核办法》及《档案管理办法》。树立政治强、能力强、担当强、品格好、业绩好的“三强两好”选人用人标准,全力引导广大干部提升“七种能力”“八项本领”。2021年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后,县乡党委领导班子配备均达到或高于政策要求,尤其是年轻干部比例得到显著提升,女干部、党外干部实现了应配尽配,锻造了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工作上有本领、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阳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持续不断的驱动力。

疫情防控是对近年来阳泉基层党建成效的大考。一线建支部、一线抓规范、一线交答卷……面对战“疫”考验, 阳泉市全面落实“四级书记抓防控责任制”,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和网格化治理优势,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冲锋在前、战斗在前、彰显本色,飘扬在一线的党旗成了群众的“主心骨”。

党建引领推进“五治融合”,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矿区桥头街道段南沟社区首创的“鸿雁”工作法于全市推广,在基层治理方面发挥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效应。郊区河底镇固庄村以村庄治理和乡村治理试点工作为契机,定制度、立规矩,开启了党建立村、制度管村、民主治村、文明兴村的治理新实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之路……以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为抓手,特别是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阳泉创新工作举措,把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作为专项行动的重要抓手,率先在全省出台“1+4”系列文件,项目化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持续推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走深走实,着力打造基层治理的“阳泉样板”。

——凝聚合力,绘就最大同心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助力市场主体建设”行动、“凝聚新力量·筑梦新时代”主题教育行动、“‘十大战略’大调研·建言献策促落实”行动……阳泉统一战线着力开展“六大行动”,以统战力量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

在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建立了全省首家高校统战工作基地。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级无党派代表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学习实践小组、首家县级欧美同学会、首家国有企业党外知识分子创新实践小组。建立健全市县两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和各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活动站点并发挥积极作用。成立全省首家地级市统战智库……近年来,全市统一战线着力开展“六个一”活动和服务民营企业“三进三送”活动,以“贴心行动”为指引,积极以企引企、以商招商,服务阳泉转型发展,以“最大同心圆”汇聚助力发展的磅礴力量。

——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三不腐”。党的十九大以来,阳泉市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化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认识,坚持不懈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把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推进,推动全市政治生态持久风清气正。

阳泉市制定《全面加强政治监督工作指引(试行)》《关于围绕党中央及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开展政治监督的行动方案》,组织开展对118个市管党组织集中性、全覆盖政治监督专项检查,实施创优营商环境“五清行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排忧行动”等专项政治监督,全力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紧盯老问题、关注新动向,坚持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线索单独建账、优先处置、严查快处,对典型问题通报曝光,一刻不停将纠正“四风”往深里抓、细里纠、实里做。

阳泉市常态化推进领导干部讲党课、学用党报党刊、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五个全覆盖”,持续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市县两级纪委监委派驻机构全覆盖改革全面完成,建立健全村(社)监督“三支队伍”,基层监督不断下沉落地。深入探索村(社)巡察,在全省率先实现对全市1075个村(社)巡察全覆盖。

坚持把清廉阳泉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多措并举推动构建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体系、权力运行制约体系、干部管理监督体系、廉洁文化培育体系和清廉单元创建体系“五大体系”,努力实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文化清和、社会清朗“五清目标”,为阳泉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优良的政治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

阳泉是一座英雄之城、红色之城、活力之城、发展之城、文明之城、魅力之城,阳泉人民历来不畏艰险、勇于攻坚、敢于胜利、致力于创新发展。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深化之年,是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更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之年。站在新的起点,阳泉将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提神”“提标”“提质”“提速”“提效”,以赶考的姿态前行,以决战的状态实干,汇聚磅礴之力,推进“十大战略”,蹚出阳泉特色的转型新路,奋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执笔人:李德平 徐建宏 张建兆 温卫杰 李焱 李春 贾存宏 郭赟 张泉东 冯梦琪 吴珊 史钦君 任继萍 郭鑫璐 温荣鑫 侯节 赵澄宇 郁静 郑晓丹 李荣霞 薄红贞 刘俊英 樊晓婷)


责编:张建兆

二审:赵凝

终审:段利军

来源:2022年第9期《前进》杂志

相关内容

中电投山西娘子关发电有限公司(中电投山西娘子关发电有限公司纪检监察部联系电话)文档下载: PDF DOC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