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修(魂修罗现代金属)_币百科_智行理财网

魂修(魂修罗现代金属)

小智 0

欧易okx交易所下载

欧易交易所又称欧易OKX,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资产交易所,主要面向全球用户提供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资产的现货和衍生品交易服务,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为全球交易者提供高级金融服务。

APP下载   官网注册

赵州桥建造者李春家谱及故里考证

作者:邢台市 井中振

京剧传统剧目《小放牛》是一出以河北民间小调为腔调的载歌载舞的繁重的唱作戏。剧情是村姑遇牧童两小无猜,一问一答。主要唱词是村姑问:“赵州石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儿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过?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牧童答:“赵州石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过,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鲁班是传说中的工匠祖师爷,相传古时洨河水势汹涌,隔断南北交通,多次建桥均被冲垮。于是玉帝敕令鲁班一夜之间在洨河之上要建造一座桥梁,不能再被洪水冲垮。争强好胜的鲁班之妹知道此事后便和哥哥打赌。她也要在一夜之间建造一座桥梁,以鸡鸣三遍为期,看谁先建成。于是在鸡鸣三遍之时鲁班建成了现存的这座赵州大石桥,鲁班之妹建成了现存的赵州小石桥。当然,这只是传说,但也说明了在当时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条件下,要在汹涌澎湃的洨河之上建造一座桥梁,确非易事,人们认为除非靠神力,人力不可为,因而才有了这样美丽的传说。不过在历史上建造赵州桥确有其人,他就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

建造赵州桥的巨匠李春到底是哪里人?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从他的家世说起。

说起李春家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古舜时期,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皋陶,传说皋陶也叫咎繇。皋陶因曾被任命为舜时的掌管刑法的大理官员。所以就以他的官名命为族姓理氏。又因为古时“理”和“李”相通,后称为李氏。还有李树图腾说,李氏因大理官名而姓理,后因理徵避难而以木子为食而姓李。最早有历史记载赵郡李氏的起源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李玑是陇西李氏始祖李崇的弟弟。但赵郡李氏出自赵武安君李牧。

春秋战国时期的赵郡李氏出自赵武安君李牧,因李牧战功卓著,有着崇高的威望,被赵郡李氏族人尊奉为先祖。

李牧是春秋战国后期函谷关东六国中最为杰出的将领之一。当时他作为赵国相,赵国名将、军事家。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武艺高强、能征善战,足智多谋、善于用兵,抵抗匈奴、攻打东胡。赵国为抵抗北方匈奴侵略,派李牧长期驻守在赵国北部边疆。他每天操练士兵射箭骑马,时常加强戒备,并派士兵看护好烽火台,严阵以待。战功卓著,甚得兵士爱戴,在军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曾于公元前243年,亲率赵国大军伐燕,获胜。西拒秦国,使秦国不敢来侵。秦国为统一天下,消除赵国障碍,在公元前234年、232年,先后两次发动大规模侵犯赵国边境战争。李牧亲率大军两次击败秦国大军。秦军惧怕李牧,不敢侵犯赵国。秦国便使用反间计收买赵王嬖臣郭开,诬告李牧野心勃勃,想造反自己称王。赵王犹柔寡断,忠奸不分,听信谗言,在公元229年将李牧处死。李牧死后,秦始皇派大将王翦率领四十万大军消灭了赵国。由此可见李牧在赵国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李牧被称为是赵国赖以支承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他与白起、王翦、廉颇四人一起被后人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李牧始居赵国柏人,为赵郡李氏的始祖。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赵郡李氏家族的起源与发展:

赵郡李氏家族的起源:据历史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司徒李昙曾封为柏人侯,他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崇、次子李辨、三子李昭、四子李玑。大儿子李崇造居陇西,是陇西李氏始祖。四子李玑,字伯衡,在战国末期,曾封为秦国太傅,功名卓著。李玑居赵郡,是赵郡李氏的袓先。赵郡李氏与陇西李氏同出一源。李昙是共同的祖先。李玑生有三个儿子,长李云、次子李牧、三子李齐。次子李牧当时拜为赵国相,被封为武安君。因为父亲李昙曾封为柏人侯,所认此时李牧把家定居在赵国柏人城(柏人城在今天的河北省隆尧县尧山脚下,古城当年依山傍水,从军事上讲为兵家必争之地,从经济上讲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繁荣昌盛的城市)

当时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地域包括今河北省南部、山西少东部及河南少黄河以北地区。现在的河北省赵县属于当时的赵国。

赵郡李氏的始祖李牧在距今二千二百多年之前,开创了赵郡李氏,李氏不断繁衍,人口众多,名人辈出。

赵郡李氏家族的发展:在秦朝末年西汉初期,赵郡李氏人口不断增加,又向河南和江南迁徒。

一般认为,赵郡李氏的始祖李牧孙李左车在楚汉战争时期,恰在辅佐赵王歇,官拜文武君。在公元前204年,韩信、张耳率军翻越太行山来攻打赵国。赵王歇派陈余、李左车领兵在井陉口抗击汉军。李左车对陈余献计说:“一是汉军远道而来,缺乏粮食,身体疲惫。二是井陉沟谷狭窄,道路坎坷曲折,车马不能并行,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严把关口,严防死守,就可万无一失。我带兵断汉军粮道,不出十日,汉军必败。”韩信听说后大惊。然后,韩信陈兵泜水河畔,引赵军来攻,大败赵军并斩杀大将陈余,赵王歇、李左车被俘。后李左车被韩信劝降,为韩信出谋划策,成为韩信的重要谋士。韩信被吕太后杀后,李左车辞官回乡。回到元氏(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李左车著有兵书《广武君》,并留下“智者千虙必有一失,愚者千虙必有一得”的名言。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在河北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产生了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可称得上是群星灿烂,光耀历史长空。他们的名字彪炳史册,留芳千古。李牧、李左车祖孙二人就是其中最早的著名人物。《元氏县志.同治志》中明确记载了武安君李牧与其孙广武君李左车都是河北省元氏县人。记载广武君李左车出生在元氏县北褚。唐朝《八都坛神君实录碑》记载“左车降生之地,汉明在诞之城。”之语,及明朝《重修八都神庙碑》记载“李左车生于北褚”可为佐证。他的事迹在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后人有诗赞扬他:“武安广武耀青史,名将谋臣贯长虹。御侮报国民族义,运筹建功燕赵雄。西风烈烈身竟死,遗恨绵绵志成空。桑梓致千载念,泜水永照飞龙峰。”

李左车生有三个儿子:长子李常、次子李伯、三子李遐。这三兄弟为赵郡李氏第四代,此时已是汉高祖刘邦建立的大汉天下。三儿子李遐,字伯友,官拜汉朝涿郡太守。李遐生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岳、次子李德、三子李文、四子李班。长子李岳,字长卿,官拜汉朝谏议大夫。

李岳的儿子李秉义,字世范,官拜颍川(今河南境内)太守。后来李秉义把家搬迁到了河南。从而,河北的赵郡李氏使分出一支到了河南,成为河南李氏的开端。

河南颖川的李氏不断发展壮大。李秉义生有三个儿子:长子李翼、次子李协、三子李敏。三子李敏官拜五大夫将军。李敏生有三子:长子李谟、次子李道、三子李朗。李谟,字道谋,官拜临淮太守。李谟生有三子:长子李哆、次子李华、三子李旭。长子李哆,字子让,官拜上党太守。后来他的儿子李护,官拜酒泉太守。

李护生有三子:长子李武、次子李昭、三子李奋。长子李武,字昭先,曾任书郡太守、太常卿。李武生有四子:长子李赞、次子李脩、三子李奕、四子李龙。次子李脩,字伯游,官拜后汉太尉。李脩生有四子:长子李谅、次子李叔、三子李训、四子李季。

长子李谅,字世益,官拜后赵国相。他的儿子李膺,字元礼,为东汉大臣,品行端正,谈吐高雅,学识渊博。他的弟子有一千多人。同殿大臣荀爽(字慈明,颖川颖阴人,今河南省许昌市。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也高兴地愿意为他驾车。天下读书人都与和他结交为荣,把他的接见认为是跃龙门,被称为“天下楷模”。李谅先后担任过青州刺史、度辽将军、河南尹,官至司隶校尉。后因谋划诛杀祸国殃民宦官事情败露,最后被罢官,死在监狱中。

李膺生有三子:长子李壤、次子李瓒、三子李瑾。三子李瑾官拜东平相。后来为避难又回到河北赵地。

李瑾生有三子:长子李志、次子李恢、三子李宣。次子李恢生有四子:长子李定、次子李壹、三子李奖、四子李硕。长子李定,在三国曹魏时期任水衡都尉、渔阳太守等职。

李定生有四子:长子李平,字伯括,官拜乐平太守。次子李机,字仲括,官拜国子博士。三子李隐,字叔括,官拜尚书郎。四子李保,字季括,官拜尚书郎。他们兄弟四人都遵循儒家思想,品格高尚,儒雅质朴,都是名儒。当时被人们称为四括。李机先后担任太学博士、临江、乐安太守。李机生有五子:长子李群、次子李壤、三子李密、四子李楷。

赵郡李氏家族历经秦汉魏晋不断发展壮大。罗新《五燕政权下的华北士族》中指出:“永嘉之乱这样的历史大断裂,给世家大族提供了聚代政府序列的基层组织机构的机会,赵郡李氏家族是慕容者燕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高诗敏在《在北朝赵郡李氏的婚姻及特点》中指出:“赵郡李氏发韧于西晋”。“赵郡李氏在北朝的北魏前期,由于仕宦达才与北方高门催、卢、郑、王的声望相,成为中原地区的著姓望族,它和北方郡姓世代联姻,又提高和巩固了其社会地位。”因此,李左车辞官回乡。回到元氏(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西晋时期,李左车十七世孙李楷徙居于赵郡平棘(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的李楷,是为可以考证的第一代始祖。

李楷,雄方。在晋朝先后任司农丞,治书侍御史。永康元年,即公元300年,车骑将军,太子太傅司马伦利用离间计,鼓动皇后贾南风把太子司马遹杀害,后又鼓动司马遹的旧部及齐王司马冏起兵,并杀死贾南风,诛杀淮南王司马允,自领侍中、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加九锡。逼迫晋惠帝退位,擅自称帝,年号建始。司马伦种种恶劣行为,引起宗室诸王出兵讨伐,全国一片混乱。李楷为躲避战乱,带领全家迁徙居住到赵国平棘县南(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西南、高邑县东北)。这里即是唐代李吉甫所著的《元和郡县图志》中叙述的赵郡李氏旧宅所在地。也称是“三袓宅巷”。三房始袓李楷,生有五子:李辑、李晃、李棨、李劲、李睿。后来人口繁衍增多,弟分居,这五个儿子形成三大房系,老大李辑和老二李晃两房子孙南徙故垒,则被后人称之为南袓。老三李棨和老四李劲的儿子李盛兄弟居住在巷西,李棨和李劲被后人称之为西袓。老五李睿的儿子李勖兄弟居住在巷东,被后人称之为东袓。南袓西袓东袓也称为是“三袓宅巷”。

李勖生子李颐,李颐又生三个儿子:长子李系、次子李奉、三子李曾。李系子李顺 北魏高平公,为拓跋焘北破柔然、西征胡夏立下奇功,多次出使北凉 李顺子李式。

李春高祖:李式,北魏濮阳侯

李春曾祖:李宪,北魏尚书令;曾祖母:邢氏

(李宪五子:长子李希远,二子李希宗,三子李希仁,四子李希义(又名骞)、五子李希礼)

李春祖父: 李希远,东魏濮阳伯;祖母:宋氏 (因李希远早卒,故李祖牧无兄弟姊妹)

李春父亲:李祖牧,北齐始平子;嫡母:宋灵媛

李祖牧儿女 嫡子:李君荣; 李君明; 李君颖; 李君弘;

李君荣,字长谋,司空府邢狱参军

李君明,字仲爽,齐符玺郎中

李君颖,字叔睿,安德王开府长史

李君弘,字季宽,太尉府行参军

庶子:李君亮;李君华(染道;李君盛;李君褒

长女嫁给东魏颍川王元斌之世子世铎

次女嫁给博陵崔子信,太子舍人

三女嫁给博陵崔信博友,梁州骑兵参军

四女嫁给齐世宗文襄皇帝第五子太尉安德王延宗)


李春(李君华),妻张氏

李春儿子长子:李孝德 次子:李孝言 三子:李孝功)


从上可以得出李春家谱:始祖李牧,孙李左车,李左车生有三个儿子:长子李常、次子李伯、三子李遐。李遐生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岳、次子李德、三子李文、四子李班。李岳的生子李秉义。李秉义生有三个儿子:长子李翼、次子李协、三子李敏。李敏生有三子:长子李谟、次子李道、李朗。李谟生有三子:长子李哆、次子李华、三子李旭。长子李哆生子李护。李护生有三子:长子李武、次子李昭、三子李奋。李武生有四子:长子李赞、次子李脩、三子李奕、四子李龙。李脩生有四子:长子李谅、次子李叔、三子李训、四子李季。李谅生子李膺。李膺生有三子:长子李壤、次子李瓒、三子李瑾。李瑾生有三子:长子李志、次子李恢、三子李宣。李恢生有四子:长子李定、次子李壹、三子李奖、四子李硕。李定生有四子:长子李平、次子李机、三子李隐,四子李保。李机生有五子:长子李群、次子李壤、三子李密、四子李楷。李楷,生有五子:李辑、李晃、李棨、李劲、李睿。李睿生子李勖。李勖生子李颐。李颐生三子:长子李系、次子李奉、三子李曾。李系生子李顺。李顺生子李式。李式生子李宪。李宪生五子:长子李希远、次子李希宗、三子李希仁、四子李希义(又名骞)、五子李希礼。李希远生子李祖牧。李袓牧子(嫡子:李君荣; 李君明; 李君颖; 李君弘。庶子:李君亮;李君华(染道;李君盛;李君褒)

人物生平:

李系曾在后燕慕容垂手下做过散骑常侍。北魏道武帝平定河北后,又请李系出来做官,封为家乡平棘令,管理本地百姓。根据《北史》卷三十三《李顺传》记载,李系的儿子勤奋好学,知识渊博,曾经十二次出使凉州。这时期,北魏刚刚建立,鲜卑统治者和汉族世家大族之间的合作正处在尝试时期,在许多方面还不协调。李顺被崔浩诬陷,在太平真君三年(即442年)太武帝拓跋焘把李顺处死在北魏都城平城城西。李顺的儿子李敷、李式、李弈都非常有学问,李敷被文成帝拓跋濬所恩宠,李敷弟李弈被文明太后所恩宠。后来被大臣李欣所诬陷,李敷兄弟被杀害。李敷的堂弟显得、妹夫广平宋叔珍等人也受到牵连。

李式的儿子李宪,因才华出众被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重用。在孝文帝拓跋宏当政期间,曾以散骑侍郎身份接待应对梁高祖武皇帝萧衍的使者萧琛、范云。萧琛、范云两个人是当时梁朝著名读书人。李宪能和南朝这些名流交往,足可见其才学非同一般。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李宪任淮南大都督守卫寿阳,被梁朝军队打败,俘虏后投降,后来梁朝放他回到北魏。北魏孝昌三年的秋天,李宪的女婿安乐王鉴据相州反。当时当政的北魏宣武灵太后对安乐王鉴谋反一事无法释怀,于是下令赐李宪死,李宪时年五十八岁。《魏故使持节、侍中、都督定冀相殷四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定州刺史、尚书令、仪同三司文静李公(宪)墓志铭》:“酌醴焚枯,高追古昔。以诗赋为锦绮,用经典为膏腴。处常待终,不从流俗,阖门靖轨,十载于兹。”可见李宪好文学,而《魏书》《北史》本传没有记载他爱好文学,墓志可补史书之缺。

根据《李宪墓志》,李宪的长子李希远,东魏濮阳伯,是协助主官管理衙署事务的主簿,年轻时就病死了。李希远妻子是河北广平府宋氏。是吏部尚书宋弁的女儿。李宪第二子李希宗在北魏末年六镇兵乱时,审时度势投靠了北齐开国君主高欢,并且深受高欢的信任。高欢任命李希宗为都督中外诸军事的长史官。赵君李氏成为山东最早投靠高欢士族之一。高欢并为他的儿子高洋娶了高希宗的第二个女儿李袓娥为夫人。后来高洋建立北齐即封李袓娥为皇后。高欢任命李希宗为山西上党太守。他上任不久生病,在兴和二年(即540年)病死在任上,时年四十岁。高欢追封李希宗为司空,谥号文简,于武定二年(即544年)十一月葬于黄石山东。《魏故司空李公(希宗)之墓铭》有详尽文字描述其博学能文,“思侔造化,雅极机杼之工;谈出精微,妙尽天人之际……及西登陇头,北临卑耳;缪言交通,军事押至;起草骑上,飞文□端”。李宪第三个儿子李希仁,根据《北史·李顺传》中记述,李希仁死前任侍中、太子詹事,子公统,仕齐为员外郎。根据《河北金石辑录》的李希仁墓志记载,李希仁墓志在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十一月立,仍然在河北省赞皇县南邢郭村该墓中。李宪第四子李骞,字景让。《李骞墓志》中记载李宪长子李希远字景冲,次子李希宗字景玄,三子李希仁字景山,第四子李希义字景让,后改名骞。五子李希礼字景节。李宪四子李骞累官中书舍人、散骑常侍、尚书右丞,因犯事而被免官,后来又被任命为黄门侍郎,曾经被聘为梁副使,生于永平元年(公元508年),于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四月,死于晋阳,享年四十二岁。《魏书·李骞传》记载李骞受冤枉而被告罢免官职,曾写诗赠亲友卢元明、魏收诗,传下来的诗歌有三首。其中有诗云:“幽栖多暇日,总驾萃荒垧。南瞻带宫雉,北睇拒畦瀛。流火时将末,悬炭渐云轻。寒风率已厉,秋水寂无声。层阴蔽长野,冻雨暗穷汀。侣浴浮还没,孤飞息且惊。三褫俄终岁,一丸曾未营。闲居同洛涘,归身款武城。稍旅原思藋,坐梦尹懃荆。监河爱斗水,苏子惜余明。益州达友趣,廷尉辩交情。岂若忻蓬荜,收志偶沉冥。”诗歌除首尾四句外其他诗句都工于对仗,受南朝齐梁新体诗影响很小,风格低沉,继承了三国时曹植、西晋陆机的诗歌传统。李骞《赠明少遐诗》现仅存一句。根据史书《魏书》卷三十八《裴延儁传》:“(裴伯茂)卒后,殡于家园。友人常景、李浑、王元景、卢元明、魏季景、李骞等十许人于墓傍置酒设祭,哀哭涕泣,一饮一酹,曰:‘裴中书魂而有灵,知吾曹也。’乃各赋诗一篇。”由此可知李骞有哀裴伯茂的诗,已散失。另外,李骞辞赋有《释情赋》一篇。这篇赋从总体上看,继承了汉张衡《思玄赋》的传统风格,以道家思想消除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在赋中还简单叙述了北魏末年孝明帝拓跋诩、孝庄帝拓跋子攸时期的政局:“在正光之御历,实明皇之拱己。曾问政于上学,著为君而我齿。叫阍人以望予,遂陟降于庭止。同崔骃之谒帝,若谢兼之来仕。逮孝庄之入统,乃道丧而时昏。水群飞于溟海,火载燎于中原。延胶船而越水,若朽索而乘奔。玉羊失而无御,金鸡亡而不存。天步忽其多难,横流且其云始。既云扰而海沸,亦岳立而棊峙。睇三纲之日紊,见四维之不理。” 《齐故侍中、使持节、都督殷沧二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殷州刺史谥曰文惠李公(骞)铭》对李骞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善于撰写文章,有详细的记录:“虽龙赵芬涂,齐韩异轨,卢郑贾马之辞,邹夹服杜之说,发言中指,听者忘疲……君辞擅翰林,言穷辩囿,莫不心醉神骇,怀我好音……复除散骑常侍,为聘梁使主。眷彼东南,非唯竹箭,国不可小,彼有人焉。君性理明慧,志识超远,出言必雅,非德不行,御杂以和,养交唯敬。又抽奇石室,剖异名山,尽老屋之遗文,穷毁冢之残册,回千载于目前,置四海于掌上。兼思比兴云,辞同写水,实见赏于休弈,非假名于嗣宗。”书中把李骞和卢植、郑玄、贾逵、马融、服虔、杜预以及汉代传《春秋》的邹氏、夹氏等相提并论。由此可见李骞擅长研究儒家经传和阐扬义理的学术。又有人把李骞与傅玄、阮籍相比肩,由此可见他的文才。李骞曾经被聘为梁主使,根据墓志描述,李骞文才受到梁朝文人学士的钦佩。李骞还曾懂得天文地理,精通典章制度。

李宪第五个儿子李希礼,最初被推荐为著作佐郎,掌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可见他非常有文才。他生于永平四年(公元511年),死于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八月,时年四十六岁。《齐中军将军、大鸿胪、瀛洲刺史李公(希礼)铭》:“初自讽雩,爰始城阙,摄斋受教,结衽从师。晓闻夜诵,朝听暮讲,先进罕得为畴,敌年莫与为匹。穷更生之七略,尽惠施之五车。思比风驰,辞同河泻,五言之作妙绝时人。花蕊有惭其艳,黼黻未臻其美……辞高许洛,学备邹韩。”根据他的墓志记载,李希礼善长五言诗,可惜没有诗歌流传下来。李宪法的女儿李季嫔是魏安乐王鉴妃。根据《魏故使持节、司空公、安乐王妃李氏(季嫔)墓志铭》记载,李季嫔生于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即公元504年),死于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即公元556年)十二月,时年五十三岁。从她的年纪可以推算得知,李季嫔是李希宗之妹,是李骞、李希礼的姐姐。《李季嫔墓志》言其“才兼绮縠,遒辞丽润,追团扇之篇”。由此可知,她才兼文雅。把李季嫔的文采和作《团扇》诗(即《怨歌行》)的班婕妤相提并论,可见她文采出众。《团扇》诗(即《怨歌行》)最早见于钟嵘的《诗品》。《李季嫔墓志》中记载源自钟嵘的《诗品》,能这样信手拈来应用自如,可见作者对《诗品》非常精通。现在最早记录评价钟嵘《诗品》的是隋代的刘经善。钟嵘死于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即公元518年)。《李季嫔墓志》立于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即公元556年)十二月。此时钟嵘已死去三十八年。从北朝北魏文人墨客熟知《诗品》一书来推断,《诗品》传入北魏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根据《齐故大鸿胪卿、赵州刺史李使君(祖牧)墓志》可知李宪的孙子李袓牧(即李宪长子李希远之子)曾任太子洗马,。并叙述李袓牧非常有文才,“丹雘糅而为质,黼藻绘以成文。”李袓牧的母亲是吏部尚书河北广平宋弁的女儿。宋弁的儿子宋维是李袓牧的舅舅。李祖牧和宋灵媛为姑舅表兄妹。根据《齐故开府长史李君(君颖)墓志铭》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时期封哥哥高澄第五子高延宗为安德王,当时,李君颖任安德王府长史,他的四妹是安德王妃。墓志记载:“文轻百上,学精五蠹。”可见非常有文才。

据《李宪墓志》记载,李希宗的儿子李祖升,字孝举,仪容瑰丽,垂手过膝,精通文学,被封为齐州刺史。李祖升的弟弟李袓勋被封为丹杨郡公,任侍中、光禄大夫、赵州刺史等职。根据《齐故使持节、都督赵沧瀛三州诸军事、尚书左仆射、司空李公(祖勋)墓志铭》:“发箧下帷,独笑忘寝,游心百氏,指掌千载。辩囿谈丛,妙穷非马,笔端意匠,丽极雕龙。珪璋特达,鼓钟闻外,品因坐高,声望日远。”由此可知,李祖勋博学多才,善辩能文,文才出众。

李宪的孙子、李希礼的儿子李孝贞在北齐待诏文林馆,在北周时被封为仪同三司、小典祀下大夫,掌管各种祭祀的事务。到了隋朝时被封为内史侍郎官职,正四品。和内史省官员李德林共同掌管朝庭各种往来公文书信。李孝贞留传下来的诗有八首,文章一篇。《文苑英华》卷二百一载其《巫山高》云:“荆门对巫峡,云梦迩阳台。燎火如奔电,坠石似惊雷。天寒秋水急,风静夜猿哀。枕席无由荐,朝云徒去来。”内容上是歌咏乐府的主题,但形式上使用的是齐梁新体诗。这首诗四韵共八句,这八句诗都合乎诗歌韵律,但是有一句失对,一句平仄失调。《初学记》卷十五有李孝贞诗云:“微雨散芳菲,中园照落晖。红树摇歌扇,绿珠飘舞衣。繁弦调对酒,杂引动思归。愁人当此夕,羞见落花飞。”诗人李孝贞在陈朝时与萧允一唱一和,诗词作答,非常默契,诗词风格更加接近南朝。这首诗描写江南风景,委婉细腻,八句都合乎格律要求,总之,李孝贞的诗歌格律不亚于同时代南朝的诗人。《初学记》卷二十八载其《园中杂咏橘树》“自有凌冬质,能守岁寒心”, 已开唐人张九龄的咏橘名作《感遇》“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之句。李孝贞在北齐为官时因拒绝与黄门侍郎高乾和结为亲家,因而到太尉府当外兵参军,这首诗作于此时以表他的心意。李孝贞的弟弟李孝基非常有才学,诗词歌赋非常美,在北齐被封为待诏文林馆。

综上的述。李牧后人李左车的十七世孙李楷、字雄方,在西晋先后任司家丞、治书侍御史。时八王之乱,赵王司马伦自称皇帝。引起皇室的诸王讨伐。烽火四起,连年征战。李楷为避战乱,带领全家躲避到赵国的平棘县(现在河北省赵县西南部、高邑县东北部)。平棘县当时归属赵国,又因先祖李牧曾为赵将,所以赵郡的李氏也常称为“赵国李氏”。根据高诗敏在《北朝赵郡李氏的迁徙分布与李唐先世之关系》中考证,北朝时以平棘县李氏为主轴,不断向太行山周边各地繁衍,先后迁徙到柏仁、元氏、高邑、赞皇、房子(临城)等地。

根据《赞皇六宰相》一书中记载,在东晋后期,赵郡(赵郡在历史上时而称赵州郡、时而称赵郡)李晃从赞皇县迁徙到房子县(即后来的临城县),是房子县第一户李姓。后来在南北朝时期,北魏时,(李式和李晃同宗同祖)李式也迁徒到房子县(即后来的临城县)。

北齐墓志记载:河北省临城李姓的世系有高祖李式、北魏濮阳候。李春曾祖李宪、北魏尚书令,曾祖母邢氏。祖父李希远、东魏濮阳伯,祖母宋氏。父亲李祖牧、北齐始平子,夫人宋灵媛。

《李祖牧墓志》有志盖和底。盖上阳刻篆文:“齐故赵州李史君墓志。”由墓志文知:墓志主,姓名李祖牧,字翁伯,生于公元512年,是北朝赵州平棘望族李氏。其祖父为尚书令,父亲为主薄。其本人为冠军将军、卫将军、太尉府咨议参军事,卒诏赠使持节都督诸军事、卫大将军、赵州刺使、大鸿胪卿。于大统五年(公元570年)岁次已丑七月五日卒于邺城,享年59岁。

《宋灵媛墓志》记载:李祖牧夫人宋灵媛广平列人,(今邯郸广平人)。生于北魏延昌二年(公元513年)。祖为宋弁,官史部尚书。父维洛州刺使,宋灵媛长得是美若天仙,光彩照人,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美。多有“班姬修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遵守妇道,言谈举止高雅,其才情和品德堪为世人典范。卒于皇建二年(公元567年)岁次辛已六月十七日,享年49岁。

李祖牧和夫人宋灵媛生有四子四女。四子是君荣、君明、君颖、君宏。其嫡生四子均在朝为官,君荣为司空府刑狱参军;君明为齐府侍郎中;君颖为安德王府长史;君宏为礼部侍郎。四个女儿均与皇族和士族通婚联姻,长女嫁魏颖川王元斌世子世铎;次女嫁博陵崔子信太子舍人;三女嫁博陵崔伯友梁州骑兵参军;四女嫁安德王,为延宗妃。李祖牧与妾所生四子是君亮、君华、君盛、君褒。李祖牧的四女儿不仅是皇亲安德王妃,而且李祖牧的孙女,其长子君荣的女儿嫁给了北齐神武皇帝高洋之孙永安王,为茂则妃。李氏家族多数人在朝为官,并且同时出现两个王妃,可见其家族在当时的显赫。

李春从小对做官不感兴趣,唯独喜欢鲁班发明的锯、曲尺、墨斗、刨子、凿子等工具。对作战用的云梯、钩拒和农业石磨等深研细钻。喜欢读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曾师从僧灵昭学习控制各种机械的机关技巧。其妹曾嘲笑他说:“我们是官宦之家,有的领兵打仗成为军事将领,有的读书做官治理国家成为重臣,你为什么不习文练武,而要侍弄这些下人的器械呢?”李君华说:“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关系着人民的生活、国家的安全,为什么要轻视它呢?”他的父亲和家人多次劝说也没有改变他的志向。父亲非常生气,不给他结婚。这时恰逢他的师傅僧灵昭突然死亡。祖牧非常忌讳这件事,对李君华说:“你还是出家修道吧。”于是,李君华就从临城县平原祖宅迁居到西部山区檀峪。

李春居住在檀峪后,因他见多识广,精通农业种植、养蚕、林果、六畜的饲养,而且还对酿造、烹饪、储备之法无所不通,对修房盖屋、架桥修路、打造家具样样精通,受到人们的尊敬。李春还把自己的手艺无偿教给村民,人们听说后,纷纷前来学习,入室弟子三十六人。由于他技术高超,又平易近人,李春的名气越来越大,三年后,整个赵州郡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

隋炀帝大业三年,皇帝巡视燕赵之地,到达赵县洨河,看到滔滔的河水,阻断了北行之路,隋炀帝默默不语,阴沉着脸非常不高兴。随驾大臣裴矩指着河水对越郡太守暗示,赵州郡太守领悟了裴矩的意思。于是就招募匠人修建大桥。太守手下的官员都说:“要修大桥非临城李春不可。”赵州郡各属县匠人也都说:“只有请著名匠人李春修桥,才能修得最好。”于是越郡太守就让李春负责修桥这件事。李春就徒步考察洨河的地貌特征,测量水深流速,丈量河道宽窄,决定在地基坚实,地势平坦处建石桥。经过大家充分讨论后,李春又总结了大家的意见,制定出了方案,绘出图案让太守看。太守一边看,李春一边给他讲解。大桥整体是圆弧弓形单孔,象征着宇宙混元一体;在桥的两端券背上又增设两个小圆券,这种叫空撞券。作用是防止洪水季节激流对桥身的冲击,还可减轻桥身自重,使桥面形成缓和曲线便于车辆行走。四个小圆券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桥基高五层五尺,象征着金木水火土五行。拱桥二十八券,象征着周天二十八宿。悬长十二丈,象征一年十二个月。悬高二丈四尺,象征着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拱与桥面之间连接的竖直支柱九尺,象征着坚实长久。锲石长六尺象征着通行顺利。大桥栏杆明柱四十四个,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再减去五,天地之数各秉五行,也各有相合。栏杆上雕刻着飞龙、蹲狮,用法术来保大桥坚固。用石料共计一万三千五百块,恰是一人一夜的呼吸次数,象征着生生不息的意思。大桥中间窄两头宽,象征着中庸之道,是安民济世意思,这就是桥名的由来。再说石桥上的四个驴蹄印,用的是铁拐李倒骑毛驴的典故,喻为修桥者李姓。太守看后大喜说:“大桥符合天地阴阳之术,真是匠心独运。”于是召集三万民众到赞皇临城一带的山上采石,且把石才运到洨河南岸。还建造了修桥用来撑托的鹰架十二个。隋炀帝大业四年春天开始动工,共用工匠三百多人,用修桥的民工就有三千多人,历经三个多月大桥完工。竣工之日,大雨倾盆,水天一色。天晴后,远望大桥像弓刚刚张开,像月亮刚刚从云层中钻出,像卧龙之游戏水上,像彩虹鲜艳灵动悬在苍穹。大桥不仅通达南北,更是赵州郡一道美丽的风景。

相关内容

标签: 次子 赵国 李春
魂修(魂修罗现代金属)文档下载: PDF DOC TXT